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3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9
什么是肠套叠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套人远端肠管中,以致肠道不通畅,发生肠梗阻,严重的可引起肠坏死。这种病大多发生在4-10个月、见于比较胖的孩子。肠套叠临床表现往往有以下四个早期信号:1、腹痛。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主诉腹痛,所以常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哭吵,双腿屈到腹部,面色苍白,发作几分钟后会再次发作。2、呕吐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一开始是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3、便血。刚发病时可能有1-2次正常大便,但几小时后,就可能排出暗红色的血便或血和粘液的混合物,称为果酱样大便。肠套叠的症状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4、腹部肿块。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四种表现,应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急诊,以免延误病性。肠套叠的病因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专家提醒2个月~2岁为“高危年龄”发生肠套叠的高危年龄在2个月到2岁之间的肥胖小孩。在这个时期的宝宝中,他们的胃肠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肥胖的小婴儿以及1岁左右的孩子,发生一些急腹症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在出现腹痛症状时,家长得警惕。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早产儿宝宝辅食添加必读只要父母能够合理喂养你的小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就可大大降低肠套叠的发病率或得到及时的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9
什么是肠套叠所谓肠套叠,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其危险性在于如果套入压迫时间过久,肠的血液循环会受影响,发生肠坏死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威胁患儿的生命。出现急性肠套叠症状后,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1.健康婴幼儿突发间隙性哭吵,发作时面色苍白,呈异常痛苦状,拒绝吮奶。2.反复呕吐,吐出物初为奶水,以后可含绿色胆汁或带臭味的粪水。3.常在发病4-6小时后,出现血性大便。典型的肠套叠粪便为果酱样稀便。4.若仔细检查,往往可在上腹部摸到香肠样块物,此即为发生肠套叠的肠段。急性肠套叠虽然来势凶猛,但如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95%以上病儿可经空气灌肠复位法治愈。肠套叠的发病原因急性肠套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新生儿回肠盲肠直径比值1:1.43,而*为1:2.5,提示回肠盲肠发育速度不同。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cm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3.病毒感染: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也有人提出由于婴幼儿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5.遗传因素:临床上发现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预防小儿肠套叠的方法1、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2、添加辅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3、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4、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如果出现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时,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