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科听说读写的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19:05
“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按照叶老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重于书面语言。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而近年来我们学生中出现诸如语言不规范,汉语水平差,写作水平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叶老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读是用眼睛听,写是用笔头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四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素质水平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反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切实搞好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001年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说训练纳入教学目标,把听说读写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教学规律的回归,再次为我们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指明了方向。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对听说读写训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点经验,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用耳朵读------听
听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的能力。如果别人讲话,你听不清,或听不懂,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培养就要受影响,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听作为人们重要的交际形式,是人脑对被叙述对象的形象再现,是一个不断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信息,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记忆、推理、判断、综合、概括、想像等能力为基础,如果这些能力不强,听的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听得真,听得好,便会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能听、会听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需要,更是民族素质提升的体现。所谓能听就是能认真听完别人的讲话,做到不随便插话,会听就是能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并听出话外音,作出积极的反映。“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听力训练单靠课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挖掘听力材料,利用听广播,看电视,听演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听的耐心,使其能集中精力地认真听是教师要做的第一项工作,训练之初可先找些学生感兴趣的短小的听力材料进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难度,培养其良好的听的习惯。其次,利用典范的听力材料如课文录音,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的感染,诱导,熏陶学生,激发其听的兴趣,仿的*。再次,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仿读、复述,分析总结听的内容,使其能根据材料中语音、语调的变化听出话外音、言外义,使学生达到听得进,听得懂,听得好的目的。
二、用嘴巴写------说“
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核心,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作为重要的信息输出方式,是人思维的外现和写作的基础,一个连话都说不周全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可以预见的。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做到口齿清楚、发音准确、使人不产生歧义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敢说,能说,会说则是训练目标。敢说就是敢于在公开场所,自然得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重点突出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为能说;创造性的利用固有经验和当前材料、运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阐述独到的见解则为会道。一些学生在交际中出现词不达意、丢三落四、语无伦次等现象,与其缺乏说话训练有关。
每个学生都渴望有机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而现行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为我们开展说的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依托说这个互动过程,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表达的*,使其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说信心。如有目的的和学生谈心,让学生主持班会,讨论班级管理方法,并利用演讲赛,故事会,辩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给他们以自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应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练的过程中积累说话的素材,总结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做到心中有数,说之前可先让学生针对训练题目列出提纲,并留足时间,让学生利用手中材料和生活经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对叙述对象进行再造,做到想得到,说得出,讲得好,直至达到“出口成章”的说话境界。
三、用眼睛听------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多了,其中的形象自然就呼之欲出,对书中的思想也就会有所感悟,语言感觉自然也就找到了。进而实现了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读是说的基础,写的前提,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也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1、创设阅读情境。做好示范引导工作,通过课堂上的听录音,范读,仿读活动,做学生表率,为其树立典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其感受阅读的魅力,接受心灵的洗礼。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需要坚持,最忌松懈,那种头脑发热一阵狂读,热度过后放任自流的习惯是要不得的,所以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每节课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同时还应做好监督检查,及时对阅读情况进行检验,这样既规范了阅读行为,也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3、变阅读为悦读。阅读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课上的朗读、默读、泛读、领读、齐读、自由读、仿读、分角色读,课下的整体概读,批划自读,小组议读,品评析读,它们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都可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才华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阅读中增长见识,看到自身的长处,确定人生的坐标,“我快乐我阅读,我阅读我快乐”的理念也便深植与学生的内心。
四、用笔头说------写
叶老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既然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模仿固有的程式,弄得千人一面。写作是生活经验,形象思维,语言运用的统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笔代口,以笔抒情的“说”。而作文课上出现的学生搜肠刮肚的写,老师煞费苦心的改,而再写时还是空话连篇,抄书抄报,敷衍塞责的现象,无形中在不少学生心灵上投下了阴影,甚至演化为其从事创作的心理障碍。
为避免步入怪圈,我认为写作训练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提倡写作文自序,每学期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为自己的“大作”写序,这既调动了其写作的热情,又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才智,进行大胆创作,写出真我。2、做好批改工作,切忌大量的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等空洞批语出现,做到精批细改,对优缺点明确的进行标示(哪怕是一句一处)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的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3、写作是没有诀窍的,勤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小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通过练笔,就身边耳闻目睹的种种现象,写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写作时便能文思如泉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说”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人和事。4、“文章不厌千番改”,所以教师应重视作文的修改,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修改可采用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同读共改等方式进行,这样既减轻了双方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紧密相连,任何把它们孤立和割裂开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以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有了太多的教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不能再出现了,听说读写必须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听说读写作为语文的基本功,不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也是其获得新知、进行再创造的重要途径,并且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然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可见练习是强化记忆、运用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使学生在“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得益于课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交际的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19:05
“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按照叶老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重于书面语言。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而近年来我们学生中出现诸如语言不规范,汉语水平差,写作水平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