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5 07: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3:56
滇云文化·孕育滇云文化的地理环境·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
(1) 滇文化发祥的滇中和滇东地区
在云南高原中部,有一个号称五百里水体的湖泊,这就是高原明珠滇池。《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有泽水(滇池),周回二百余里,所出深广,下流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或许正是这奇河倒流的独特地理景观而得滇池之名,抑或是因为很久以前这里就生活着以滇为名的部族而得其名。“滇”,今天已成为云南省的简称,但是古代所谓的“滇”、“滇国”,很长时间内并不代表整个云南省,主要指的是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滇文化的发祥地。
滇池以东的滇东地区,是滇文化广泛传播的地区,滇人通过这一地区与巴、蜀、黔、楚之间早有交往。滇又处于巴蜀与中南半岛之间,是连接中原文化区和东南亚、南亚海洋文化区的枢纽。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滇池地区就已经是*中原文化的南缘地带与东南亚、南亚海洋文化北上的交汇地。其后历代,云南的交通无论是北上中原,东往湖广,西出印度,南下中南半岛的道路均在此交汇,故而滇池地区自古就是云南交通重地,长期以来它能够海纳中原文化的精髓,吮吸印度海洋文化的甘露,融合当地纯朴厚重的民族文化,成为滇文化的中心地区。
(2) 云南文化兴起的横断山区
滇西以洱海、丽江为中心的横断山中部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在洱海、丽江等地已发现了分布广泛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这一地区成为滇云文化的又一起源地,是丰富多彩、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云南文化的发展中心。“云南”作为地名,最初即指这一地区。相传汉武帝时期有彩云南现,汉朝即在彩云出现的地方设置云南县,辖祥云、弥度,云南开始作为地名(谢肇淛《滇略》)。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后,“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基本上囊括大理、丽江一带。唐宋时期,云南出现了南诏和大理两个民族政权,唐王朝册封南诏统治者为“云南王”,在封建*王朝眼中,南诏割据的区域就是云南地。被称为云南的地区随着南诏割据势力的扩张而扩大。元代建省,滇云的*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滇池,云南之名随而扩展而含盖整个滇云大地。
洱海地区在云南交通史上地位重要。汉晋时期,四通八达的交通,使洱海地区既受内陆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来自印度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吐蕃藏文化的南下渗入,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成自成气魄的云南文化。南诏时期,云南文化逐渐发达,南诏上层统治者向慕中原文化,任用川蜀儒士郑回为清平宫,辅佐朝政,教习子弟儒学,又多次派子弟到川蜀研习儒学(《新唐书·南诏传》)。大理国通行汉文,官吏、商贾学习汉文蔚然成风,称为“释儒”。大理国向宋市马时,曾求购儒家经典、童子教本和各种文献典籍。南诏大理国统治者重视和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自身的文化发展,《南诏德化碑》表现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一时期云南文化发展的水平。在宗教方面除了当地民族信仰的本祖以外,还深受外来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早已从印度等地渗透大理地区,“邦人以去天竺不远,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皆有堂。人无老幼,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过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以沿山寺宇极多,而礼佛游玩者不绝。”故古人以大理为滇西佛国,至今大理地区仍是佛教十分盛行的地区。而丽江地区由于靠近*,故盛行藏传佛教,至今仍是藏传佛教的流行区。
(3) 滇云文化厚积的永昌地区
自洱海地区往西,是今天的保山地区,古时的永昌地,处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这就是古代哀牢人称雄的地方。《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永昌郡,古哀牢国。”古哀牢国之地西抵印度,南接越南,范围包括东起澜沧江,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开江,北抵今缅甸与*交界处,南达今西双版纳等的广大地区。
自古哀牢地族系繁杂,人口众多。今天仍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回族、佤族、苗族、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
*王朝对永昌地的开发和经营,首先是看重它的交通战略地位。军政交通区位的重要性,使永昌地区开发较早,发展较快。永昌地是滇云文化发展的又一中心地区。交通的发达,通商的便利,使永昌地商品经济发达,民间重商风气浓烈;文化传播较快,文华英杰荟萃。
永昌地的另一重要城镇是腾冲,它处于滇西西极,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两千多年前,就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城。繁盛的商贸,通达的交通给先进的文化在腾冲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中印文化在这里交汇,特别是先进的中原文化伴随着内地的客商、使臣到来,渗透和融合于当地民族文化之中。明代以后,大批汉人迁入,汉文化、儒学影响更加深入,使之成为滇云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浓厚的儒学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至今腾冲依然保持着我国建馆最早、藏书量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腾冲地灵人杰,英华辈出,与这里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3:56
滇云文化·孕育滇云文化的地理环境·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
(1) 滇文化发祥的滇中和滇东地区
在云南高原中部,有一个号称五百里水体的湖泊,这就是高原明珠滇池。《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有泽水(滇池),周回二百余里,所出深广,下流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或许正是这奇河倒流的独特地理景观而得滇池之名,抑或是因为很久以前这里就生活着以滇为名的部族而得其名。“滇”,今天已成为云南省的简称,但是古代所谓的“滇”、“滇国”,很长时间内并不代表整个云南省,主要指的是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滇文化的发祥地。
滇池以东的滇东地区,是滇文化广泛传播的地区,滇人通过这一地区与巴、蜀、黔、楚之间早有交往。滇又处于巴蜀与中南半岛之间,是连接中原文化区和东南亚、南亚海洋文化区的枢纽。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滇池地区就已经是*中原文化的南缘地带与东南亚、南亚海洋文化北上的交汇地。其后历代,云南的交通无论是北上中原,东往湖广,西出印度,南下中南半岛的道路均在此交汇,故而滇池地区自古就是云南交通重地,长期以来它能够海纳中原文化的精髓,吮吸印度海洋文化的甘露,融合当地纯朴厚重的民族文化,成为滇文化的中心地区。
(2) 云南文化兴起的横断山区
滇西以洱海、丽江为中心的横断山中部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在洱海、丽江等地已发现了分布广泛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这一地区成为滇云文化的又一起源地,是丰富多彩、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云南文化的发展中心。“云南”作为地名,最初即指这一地区。相传汉武帝时期有彩云南现,汉朝即在彩云出现的地方设置云南县,辖祥云、弥度,云南开始作为地名(谢肇淛《滇略》)。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后,“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基本上囊括大理、丽江一带。唐宋时期,云南出现了南诏和大理两个民族政权,唐王朝册封南诏统治者为“云南王”,在封建*王朝眼中,南诏割据的区域就是云南地。被称为云南的地区随着南诏割据势力的扩张而扩大。元代建省,滇云的*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滇池,云南之名随而扩展而含盖整个滇云大地。
洱海地区在云南交通史上地位重要。汉晋时期,四通八达的交通,使洱海地区既受内陆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来自印度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吐蕃藏文化的南下渗入,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成自成气魄的云南文化。南诏时期,云南文化逐渐发达,南诏上层统治者向慕中原文化,任用川蜀儒士郑回为清平宫,辅佐朝政,教习子弟儒学,又多次派子弟到川蜀研习儒学(《新唐书·南诏传》)。大理国通行汉文,官吏、商贾学习汉文蔚然成风,称为“释儒”。大理国向宋市马时,曾求购儒家经典、童子教本和各种文献典籍。南诏大理国统治者重视和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自身的文化发展,《南诏德化碑》表现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一时期云南文化发展的水平。在宗教方面除了当地民族信仰的本祖以外,还深受外来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早已从印度等地渗透大理地区,“邦人以去天竺不远,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皆有堂。人无老幼,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过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以沿山寺宇极多,而礼佛游玩者不绝。”故古人以大理为滇西佛国,至今大理地区仍是佛教十分盛行的地区。而丽江地区由于靠近*,故盛行藏传佛教,至今仍是藏传佛教的流行区。
(3) 滇云文化厚积的永昌地区
自洱海地区往西,是今天的保山地区,古时的永昌地,处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这就是古代哀牢人称雄的地方。《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永昌郡,古哀牢国。”古哀牢国之地西抵印度,南接越南,范围包括东起澜沧江,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开江,北抵今缅甸与*交界处,南达今西双版纳等的广大地区。
自古哀牢地族系繁杂,人口众多。今天仍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回族、佤族、苗族、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
*王朝对永昌地的开发和经营,首先是看重它的交通战略地位。军政交通区位的重要性,使永昌地区开发较早,发展较快。永昌地是滇云文化发展的又一中心地区。交通的发达,通商的便利,使永昌地商品经济发达,民间重商风气浓烈;文化传播较快,文华英杰荟萃。
永昌地的另一重要城镇是腾冲,它处于滇西西极,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两千多年前,就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城。繁盛的商贸,通达的交通给先进的文化在腾冲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中印文化在这里交汇,特别是先进的中原文化伴随着内地的客商、使臣到来,渗透和融合于当地民族文化之中。明代以后,大批汉人迁入,汉文化、儒学影响更加深入,使之成为滇云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浓厚的儒学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至今腾冲依然保持着我国建馆最早、藏书量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腾冲地灵人杰,英华辈出,与这里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