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5 05: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22:59
但随着澎湃、川观、界面等等专业媒体的深挖,随着诸如“体重200斤”、“沉迷游戏”、“不学无术”等等采访证词的揭露,网友的基调也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如今的“活该”,甚至有不少网友戏谑出“原来死了个废宅”的谩骂。
与此同时,我们又能看到海量秉承着“吐槽消费死者”的网友,他们怒喷媒体对墨茶事件的报道,认为此举也只是借死人来获取点击量。
其实上述事情都存在一个共性:人设绑架。对卡夫卡和墨茶来说是,他们在最初的最初都是网友的情感寄托,前者象征着爱与勇气,而后者则是对苦难的共情。
但记住,这种人设不是“感知”而是“认定”,自他们被公众发现的那一刻开始,人们就不再允许有任何一丝的变化,否则将给他们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
墨茶official:
一批年龄介于15-25岁为主的网友,把墨茶塑造成一个被社会制度、被阶级*的人,然后代入自己的不如意,对比自己也是厌学、沉迷上网,和父母关系紧张,只要把一切对照,推给“万恶的社会”,比承认自己是个不思上进,懒惰、容易受到诱骗的,网瘾无法戒除的失败年轻人要容易得多。
从专业角度,我觉得是逆火效应和达克效应叠加在发挥作用。这个事件里,谁撒谎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墨茶本人吧,他又买了这么多游戏,还有装备,还借到钱了。死后的事,死者长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