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死亡大迁移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3 08: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1
鼠口太多,就集体迁移,人们普遍认为由于食物匮乏而造成了旅鼠向其它地方进行大规模迁移,所以并不是周期性地自杀,它们也不会集体跳悬崖或投海。由于数量太多,它们不得不集体迁徙到数量相对较少的地区,由于数量多速度快,它们有时慌不择路,相互拥挤就纷纷掉到悬崖下或是掉进水里,这不能算是“自杀”,只是由于对地形不熟悉而发生的“意外”。在迁移途中,成千上万只旅鼠组成一个大的集体,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生存地,它们日夜不停地行进,由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遇到悬崖或是河流时,前面的旅鼠由于慌不择路而跳了下去,而紧随其后的旅鼠并不知道前面的险情,即使知道也无法回避,因为后面还有大量的旅鼠蜂拥而至,推着它们一同跳下。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主动选择,但也不是自杀,当遇到河流时,旅鼠们试图游过去,结果纷纷被淹死,它们的目的是寻找出路,而不是有意自杀。那么迪斯尼公司的那部影片是怎么拍摄的呢?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艾伯塔拍摄的,那里不是旅鼠的原居住地,迪斯尼为了拍摄影片,从别的地方运来许多旅鼠,它们被放在一个覆盖着积雪的大转盘上,用摄像机多角度拍摄,产生了旅鼠“迁徙”的景象,之后,这些旅鼠又被放到一个河边的悬崖上,*跳入河中。迪斯尼公司的那部影片愚弄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甚至也愚弄了一些科学家。事实上,当旅鼠为食物、空间和配偶发生竞争时,它们宁可杀死同类也不会自杀,它们其实是非常自私的,而不是人们认为的那种为种族而牺牲自己的“壮士”。
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一部影片《白色旷野》的上映,人们对影片中一个神秘自然现象所吸引,这就是一种叫“旅鼠”的动物,它们为了给后代留下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选择集体自杀,使得种族得以延续。
人们为动物的自我牺牲精神感动的同时,也确实想了解这种自然界中最为神秘的现象之一。旅鼠真的会集体自杀吗?
每隔4年,旅鼠就会发生集体自杀现象。
旅鼠,顾名思义,就是经常过着“旅游”生活的老鼠,它们分布在北美和欧亚*的北极地区,因为过着群居生活,经常集体迁徙。由于繁殖力极强,旅鼠的数量增长极快,几年内就会发生数量“爆炸”,约为原种群的100倍至1000倍!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食物和活动空间的极度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们不得不集体迁徙,迁徙途中会突然大量死亡,这成为自然界中最为神秘的一个现象。
在悬崖下、河流中以及海水里都能发现难以计数的旅鼠尸体,令人触目惊心。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旅鼠为了种族的延续而采取的“悲壮”举动,那就是集体自杀,为后代留下足够的食物和空间,以免绝种。每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旅鼠就会集体冲下悬崖或投水而亡,形成最为神秘最为疯狂的自杀现象。1958年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一部影片《白色旷野》将旅鼠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传扬开来,影片讲述的是当旅鼠的数量过多时,它们就成群结队跳下悬崖集体自杀。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旅鼠兴衰像时钟一样准确,那就是每隔4年进行一次,在数量达到极限后,一年内甚至几个月内,旅鼠的数量突然下降,然后经过4年的恢复又兴旺发达起来,然后数量再次突然下降。人们注意到,当发现漫山遍野都是旅鼠后,几个月内就突然不见了它们的踪影,4年后又会发现到处都是旅鼠,这个现象由来已久,但人们真正关注旅鼠的兴衰现象始于1924年,当时著名的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埃尔顿发表了一篇文章。从此以后,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一是因为旅鼠的集体自杀现象太神秘了,还有一点是,人们把旅鼠的这种行为奉为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典范。
旅鼠变色,以便吸引天敌
研究发现,4种天敌决定着旅鼠的兴衰。
在过去,人们认为数量的突然下降是由于旅鼠集体自杀造成的,但欧洲的科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后得出结论,数量下降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这是食物链造成的。有4种食肉动物主宰着旅鼠的兴衰,而旅鼠的兴衰又反过来影响着它们的兴衰,这4种食肉动物是:白鼬、北极狐、雪?"以及长尾巴的贼鸥。
但是有研究表明:
国际在线报道:日前,德国生态学家本诺特·基特勒、法国生态学家奥利佛·基里格和芬兰生态学家依卡·汉斯基对生活在格陵兰东北部的旅鼠进行长达16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结论,传说中的旅鼠集体自杀根本是无稽之谈。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来自德国弗莱堡的科学家基特勒经过短短几年的观察即表示:“很明显,旅鼠种族从来没出现过集体自杀现象。”因为“3只以上旅鼠集体行动的场面几乎都没发生过”。据此,1958年一部迪斯尼电影中所描述的惊人的旅鼠集体自杀现象显然是“虚构的”。
密度较大的时候1公顷土地上最多能发现15只旅鼠,而到了比较萧条的时期1000公顷里也不过这么多只。人们普遍的观点是,由于食物匮乏而造成了旅鼠向其它地方进行大规模迁移,但科学家们不以为然。三位科学家证实, 旅鼠的数量在为期4年的周期中会有剧烈波动,但这些年中大规模迁移和集体自杀现象并没有出现。
那么为什么旅鼠数量会发生如此大幅度的波动呢?科学家们现在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在研究中他们注意到旅鼠有四大天敌——白鼬、北极狐、雪鸮和鹰隼贼鸥,其中白鼬更属“狠角色”。白鼬不光以旅鼠为食,而且一年四季都会给它们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其它三种天敌只在夏天才对旅鼠大开杀戒。不过遗憾的是,冬天一切都被茫茫白雪遮盖住了,这也给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
此外,科学家们认为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旅鼠在涉水的时候因精疲力竭导致死亡,水流恰好把它们的尸体冲到岸上,从而造成旅鼠集体自杀的假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旅鼠是北极草原的老大,整个北极草原是它们“旅鼠帮”的天下,它们虽然个头很小,但数量众多,既把北极草原搞得乌烟瘴气、死气沉沉,又肩负起为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提供口粮的重要任务———狐狸、鹰等离了它们便活不下去。
大概3到4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发生大爆炸。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比人类快得多,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
每隔3到4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这时,旅鼠们会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这时的狐狸鹰隼们过上了好日子,天天吃饱了睡,睡好了吃,但无论它们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大规模降低旅鼠的数量。
无奈之下,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上百万地成群结队,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风萧萧兮北极寒,旅鼠兮一去不复返!它们铺天盖地,向大海拥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这支悲情队伍来到海边之后,连遗书也不写,仪式也不要,便视死如归地跳下大海,几百万只旅鼠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
美国科学家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留下少数繁衍后代,其它便统统自杀。在地球上,有意识地去自杀的动物极少。人算一种,旅鼠算一种,还有一种是北极狐狸。
旅鼠会沉入大海;狐狸会在数量多到威胁生态平衡时,生一种叫“狂舞病”的怪病,疯狂地载歌载舞,直至累死为止;而人类呢,只会因个人的绝望自杀,没有人会为生态平衡而自杀,更不曾有一群人为了生态而像旅鼠一样地去投入大海。
但人类是地球上增长速度较快、消耗资源最多的物种,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被吃光用光烧光,而人口的速度还在高速增长,是不是也会像旅鼠一样呢?当然不会,人是万物之灵,智慧高到能够研究出物种的数量增减与自杀原因,想来自然也有办法控制人口数量,给后人留下一片自下而上的空间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2
很多说法,到现在还没有最终定案:
1、迁移说,据说以前*板块连在一起,旅鼠定期迁移,后来*板块分开了,中间有大海隔断,但旅鼠仍继续迁移,所以激烈跳海。
2、生存压力说,据说为了消除没有计划生育而造成鼠口过盛的局面,遂有很多具有牺牲精神的旅鼠们跳海减负。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记录是出生后14天便可交配),经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窝小旅鼠,每窝可生11个,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
与高度繁殖力相适应,旅鼠为了补充繁殖时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值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旅鼠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一对雪鹗和它们的子女们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于草食性的驯鹿,也会对旅鼠大开杀戒,用蹄将其踩死,然后吃掉,也算得上改善一下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2:03
因为繁殖的数量太多...栖息地不够...食物量也不够...为了保存种类...所以选择牺牲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