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孩子学书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06: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56
这是本人于2016年6月21日在中国书法报上发表的文章《论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一文部分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学习书法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观察能力。临古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一次次与古代先贤及名篇佳作近距离接触时,首先锻炼的是观察能力。唐代孙过庭曾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如果观察能力提升不上去,看不出书之精妙所在,手上是再现不出其中玄妙的。对于一种书体一本字帖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略其中真谛所在的,学然后知不足,每一次的认真观察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精髓所在。
其次,书法的学习过程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书法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经典学习,且要深入进去,临摹水平要做到形神兼备;第二阶段是要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之上走出来,经过不断的变通、实践形成自我的初级风貌;第三阶段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自我的书写语言,这种书写语言是要既学古人又变古。齐白石曾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媚俗,太似则欺世”,书画同源,此理亦可用于书法艺术之中。在这个阶段要求得自我和传统的辩证统一。书法的学习是一辈子的功课,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每一次的观察、思考与临写练习都是对古代先贤及经典作品敬畏之心的再现,是对笔、墨、纸、砚等文化的认知与提高。书籍、书案的整理以及笔、墨清洗等环节都可以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学习书法的目的是创造自我。学习书法的终极目标不是再现传统,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书法的创新不是无水之源,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书法中字法、笔法、章法、墨法的继承,继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思索和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写符号和书写语言。创造自我是书法学习者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是需要多方面综合修养的供给和孜孜不倦的思索来支撑的,并不是单纯技法上的锤炼,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能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
第四,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绝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拥有更为博大的美学意蕴。纵观中国书法史,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每一次演变不仅仅是书写形态上的变化,更是历史的选择和文化的变迁,都蕴含着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书法艺术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综合体现。技近乎道,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技法是“形而下”的小道,审美与学养是“形而上”的大道,中国传统艺术的初级阶段是以技法训练为初衷的,但最终比拼的是学养的积淀和审美水平的高下。中国传统书法中历代的名篇佳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字意蕴,都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让一个拥有正确审美情怀的人,在对事物的判断上不人云亦云、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且能够透过表象对本质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欣赏
能够引起人类美感的客观事物,都是人类的审美对象,也都属于美育范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艺术家们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具复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和永久性,现实美却较易消逝。美的艺术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和陶冶性情的美感力量,书法教育所体现的美育价值与其它艺术教育所体现的美育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书法艺术凭借汉字的线条、形体结构、篇章布局、墨色变化等来展现特定的气质和意境,蕴积着书写者的精神情感与审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