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执行胜过完美的计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11: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1:19
转眼就到2019,这个数字看起来就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年份。回首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年份,都是那一年发生了重大事件,2004年我第一次登台唱歌,2008年全国瞩目的北京奥运,2013年我上大学,2017年走入社会。如果不想2019也淹没在岁月里,那就让今年的自己变得更好吧,比如提高执行力。
很多人都知道做事不预则废,但很少人能知行合一。
在看到了彼得.德鲁克的 《管理自己》 后很有启发,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由于11月份工作状态不理想,所有我决定拿出一个月来自我观察,并给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参考了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方法,暂且称之为计划达成法吧。
在过去的12月份,我严格执行了这个方法,效果很棒。其实原理很简单,很多人都懂,就是计划-执行-修正计划的一个循环,但关键在于细化到具体的生活工作中进行执行。另外我也很注重预期与实际表现的对比,只有根据反馈去优化,才能取得进步。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但是通过观察预期和实际的对比,你知道了自己现状, 就已经踏出了改变的重要一步。
因为是以提升工作执行力为目的,所以我就以工作为背景来介绍。
第一步就是拆分自己的工作类型,并为每个类型设置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
很多人经常觉得自己一天下来很忙,但是又没做成什么,那如果可以清晰自己的工作任务类型,就能更好地去提高各类工作的效率。
比如需要大段专注时间的工作就放在精神状态最佳的早上,我会习惯开启番茄钟,一方面是为了调整注意力集中时间,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隔一段时间就处理工作沟通。又比如沟通类的工作,也可以分为紧急和不紧急,不紧急的沟通可以统计时间处理。
早在1954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提出了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有截止时间)来确保目标的实现,但仍然很多人做不好,因为对于具体、可衡量很多人拿捏不准,那如果按照下面的方式呢,是不是会简单很多?
● 月初设立月度计划,月计划制定要量力而行,预留几天灵活调配
● 月初根据月计划拆分周计划
● 每天上班前再根据周计划制定当天的计划,下班后记录完成情况,便于第二天灵活安排
日/周总结重点是保证计划的执行,所以做总结时不用想太多,想着如何推进进度就行,把力气花在执行上。
不要太早设立日目标,否则很难调配而且会压力很大,所以我安排在每天早上才设立计划。每天下班前, 总结当天的完成情况和未完成的原因 。第二天上班开始,就 根据前一天的完成情况和本周目标 继续设立当天目标。这样灵活处理,有利于保证周计划的完成。
周计划当然也不是定死的,但是心里一定要有数,本周必须完成什么工作,不要影响了下一周的任务。周计划除了在制定月计划时一并制定外,我也会在周末再进行修正。
月总结的重点放在观察自我、提升自我上,所以要花大力气回顾这个月以来的执行情况,并反思,所以前面的日总结写得清晰就很重要了。月总结可以分为以下3点。
1.总结本月计划的完成进度和质量
2.找出完成得不好的地方和原因,给出调整方案
完成得不好,可以是未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好,不符合你的预期等,并分析原因。下面给出我总结出的几个常见原因和调整方案
● 月计划预期过高:下个月计划调整预期
● 工作方式有问题:纠正不良习惯/找出高效并合适自己的工作方式。
根据这一个月以来的观察,我发现我的不良习惯包括,频繁切换工作,刷企微,忘记汇报工作等,其中前两者是导致我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个发现得益于我每天下班前的复盘,这个发现虽小,但是很容易纠正,而且纠正过后带来相当大的效率提升。
总结自己的高效工作方式。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比如我发现自己就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而不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我阅读文字思考问题很快,但我听别人讲话时,信息处理能力就弱多了。
● 业务能力不足:根据业务能力漏洞加强业务水平。根据我的经验,要找出业务漏洞较容易,但提升较难,比如技术知识不过关、文案能力有待提高,但找到科学方法并显著提升是很难的。同时我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你要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行。
● 工作状态问题:加强休息,调整心态。加强休息这点容易,心态调整较难,无论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我的经验是,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解决自己。一旦意识到自己很down,立刻处理。
● 能力黑洞:减少接触或委托他人。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对于短处从0做到及格很难,但对于长处从及格做到90分却很容易。但至少要努力过验证过才能说是黑洞,而不是一味逃避困难。像我这种典型文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处理数据时尤其头疼,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也得强迫自己做到60分,不过我会适当调整不擅长部分工作的权重。
3.分析做得好的地方和原因
提炼做得好的规律,并应用到后面的工作生活。比如对我来说早睡早起精神状态更佳,所以我会尽量做到每天11点入睡。
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放大。前面说了能力黑洞,那与之相对的,就是自己的天赋。在工作中,你总能发现自己做某类事情时更有热情、更得心应手,那你就应该好好观察和培养。对我来说,在产品工作中,规划需求的天马行空,胜过撰写文档的严谨全面,和用户沟通时的带来的灵感启发,胜过在数据中找寻答案。
好的工具可以让你更轻松地去执行。由于我一般都是在电脑上工作,所以我用的一般都是在线工具,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使用。
番茄土豆:效率工具。我用的是电脑客户端,主要是用它的番茄提醒功能来保证自己的专注。
幕布:思维导图工具。幕布将思维导图和大纲结合起来,既满足了拓展思维的需要,又能畅快书写。拆分工作类型和记录月计划时我会用幕布。
日事清:日程管理工具。我用来记录计划、写总结,同时做每日提醒。我习惯在里面的日记功能记录详细计划,完成后一条条勾选,同时它自带提醒功能,所以你也能每天一上班就打开它,就能知道今天需要做什么。
以前我习惯用有道云笔记,有道云的笔记功能较好,但是日事清的提醒功能做得更好,所以现在我会将计划和总结放在日事清,而用有道云来放置重要资料,这里涉及信息分类处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这套法则,治好你的信息焦虑》 。
这篇文章介绍了我是如何通过计划达成法来保证计划的完整执行的。我先拆分自己的工作类型,并为每个类型设置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然后在月初就设立好月计划、周计划,并在每天早晨就做好当天计划,下班前复盘,并做好第二天的计划。在月末时观察自己的执行情况并分析原因,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可以去调整,让自己取得进步。
这个方法十分注重预期与实际表现,因为很多人经常会错误评估自己的表现,只有将实际表现与预计做对比,才能找到真实的优化方向。
但这个方法也有不足。达成一个目标一般包括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这里只是讲了最后一步,如果目标已经错了,或者计划制定不合理,那执行就是浪费时间。不过,很多人只停留在计划这一步,连执行都没走完,如果你走完了执行,至少可以验证计划是否合理:为什么这个计划执行了却没达到效果?是执行不到位,还是计划有问题?通过这样的验证,至少可以越来越接近你的目标。
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可以在执行力上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