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13: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6:13
在木结构方面,元朝一方面保留唐宋以来的传统,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建筑承继着金朝,在结构上作了某些新的尝试。元朝许多殿宇柱子排列灵活,往往与屋架不作对称的联系,而是用大内额在内额上排屋架形成减柱、移柱的做法。《营造法式》中的斜栿,在元朝建筑中占有突出地位。斜栿由柱头斗栱上挑,承两步甚至三步椽子。这建筑的梁架多用原木并且适应材料的形状有许多灵活的构造,有些材料则用拼合料。虽然元朝这些新的变革没有直接被明朝建筑继承下来,但某些构架原则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发展。最重要的是斗栱结构机能的减弱,原来唐宋斗栱的下昂,从元朝起有些已成为纯装饰性的构件,而将梁外端做成巨大耍头,伸出斗栱外侧,承托挑檐檩;内檐各节点上的斗栱也逐渐减少,将梁身直接置于柱上或插入柱内,使梁与柱的交接更加紧密。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中常见的上下层柱间的斗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的整体性上无疑具有更大的优点,如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