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3 14: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1
小儿牵拉肘在脱臼整复治疗中也是最简单的一个手法。常见焦急的家长,带著幼儿求诊,有经验的医师瞬间即使患儿的肢体恢复其功能,出现奇迹式的疗效。牵拉肘正确应称「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五岁以下幼儿肘部最常见的外伤。 一、主要症状:</p>患儿患肢手肘呈现半屈状旋前垂於体前,不能举手,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并拒绝大人碰触。</p>肘部略有肿胀但外形无明显变化,肘部由於受牵拉伤后疼痛、怕触碰,尤其在桡骨头处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范围受*。</p> 二、临床解剖及病因病理桡骨近端的骨(骨后)大约於5~7岁左右才开始出现,到6~7岁时桡骨头逐渐增大,18~20岁左右开始与桡骨愈合。故幼儿的桡骨头尚未完全发育,桡骨头与桡骨颈的横径几乎相等。桡骨头完全位於肘关节囊内,周围无任何韧带和肌腱附著。但被一条起於尺骨后缘的一条环形韧带所围绕,即桡骨环状韧带,此韧带由坚韧的强力纤维构成,内面衬以一薄层软骨。当肘关节过於内收位,该韧带可因桡侧副韧带的过度牵张而被动运动。此病多见於5岁以下的幼儿,是有一定的道理,引起原因是幼儿的桡骨头未发育,环状韧带不足以紧密包裹桡骨头,二者间并有潜在的间隙,加上关节囊松弛、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半脱位。</p>通常幼儿在走路跌倒时,由於幼儿手腕部恰恰被*握持而肘部突然受到强大的牵拉力所致。</p>肱桡关节松动,关节间隙加大,关节腔负压增加,而把关节囊的滑膜组织和环状韧带吸入关节腔,加上环大头小,使得桡骨被环状韧带卡位而阻碍自行复位,呈现半脱位。</p>肱桡关节松动产生疼痛,小儿反射性屈肘,致使肱二头肌突然收缩,由於肱二头肌止於桡骨粗隆,恰好将松动的桡骨头拉向前方,引起桡尺近侧关节的错位。由於桡骨头发育不全,头颈相差无已,宽松的环状韧带会发生不全滑脱,会阻碍关节的自行复位,造成半脱位。</p>桡尺近侧关节错位也会引起前臂骨间膜和环状韧带的紧张,交锁住桡骨头而不得自行复位,须经手法复位。</p> 三、如何正确诊断是牵拉肘</p><ul><li>患肢经大人牵拉手腕后引起。</li><li>患肢前臂不能自行抬举或屈曲,旋前、旋后则疼痛。</li><li>在手肘桡骨头处,按之有明显压痛。</li><li>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异常,但可鉴别排除骨关节或其他损伤。</li></ul> 四、治疗</p>治疗颇为简易:</p><ul><li>家长坐好抱患儿在怀中,医者面对患儿坐好。</li><li>以患侧右侧为例,医者右手掌握住患儿右手掌腕部虎*叉,姆指在手背部,医者的左手四指握在患儿肘之外侧,拇指握在肘之内侧。</li><li>医者双手握住腕、肘后,先由小范围轻轻柔软旋转拮抗牵拉,慢慢加大旋转范围,若闻关节响声即已入臼。</li><li>为确认已入臼,医者可助患儿做屈肘於前胸,届腕向前,即所谓「蛇形刁手」之动作。若可做此动作表示关节已复位,有时疑似牵拉肘但整复时听不到关节复位响声,是脱臼早已自行复位,但仍疼痛发炎所致,患儿手不愿抬起。</li><li>外用青草膏、如意金黄散加酒、蜜调黏稠状,敷涂棉布上贴於患部,日二换。</li></ul> 五、注意事项</p><ul><li>幼儿筋骨娇嫩,故作对抗牵拉时,稍加用力即可,切忌用力过猛、过大;复位后疼痛立即消失,关节即活动自如,但要避免近期再牵拉,至8~9岁后则很少再有发生脱位者。</li><li>外用药物以胶布敷贴。幼儿肢体细小不可用绷紧缠绕,以免妨碍血液回流以引起手掌水肿。视需要可考虑使用手臂吊带。</li><li>可配合内服药,非绝对必要。</li></ul> <strong>参考书籍</strong><ul><li>知音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上册</li><li>启业书局《实用推拿手法图谱》</li><li>志远书局《临床推拿与解剖》颜振国教授</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