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转型中单位去社会化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02:0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10
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改革思路与对策分析
史国珍 张 勤
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不顺。当前,事业单位在*上依然存在着政事不分的严重现象。从*到地方都有一部分*部门之外的事业机构。且承担着行政职能,如档案管理机构、史志机构、环境监理机构、统计调查机构、物价检查机构等。这类机构实为事业性质,使用事业编制,而行使的却是*行政职能,其人员经费一般都是财政承担。还有一些党政机关因自身编制不够,使用事业编制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另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人事制度等方面事业单位往往按*机关去执行,套用行政级别,行政化倾向十分严重、官本位意识突出。
2、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我国事业单位基本是按照计划经济*要求建立的,从管理形式上,突出的问题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如从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的情况看,有国家所属的,有*各部委所属的,有地方*所属的,还有军队所属的。按照管理范围进行招生、分配、就业,其专业的设置互相仿效,重复严重,规模优势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再如科研机构,大部分科研机构都是根据计划经济*的专业经济部门需要而设置的,从属于各部门的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能力。横向之间缺少相互联合攻关的机制,使本来有限的科研经费投放面又太分散,解决不了多少,实质性问题。从表面看,大致都有一些科研经费但又搞不成大项目,制约了国家整个产业进步的支撑能力,从而制约了共性技术,战略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
3、成本高、效益差。当前,事业单位“吃财政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于“吃皇粮”意识浓、使财政负担依然不断加重,全国有很多县、乡财政的70-85%用于事业单位“人头费”的支出,用于发展各种事业项目的经费相当有限。这一方面使大部分事业单位养成了依靠财政的思想、无论办什么事情,即使自己有能力解决,也要向财政要钱。另一方面即使那些应由财政扶持和保证办的事业项目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影响了整体效应。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1、确立领导*,改革运行机制。首先,应改革以往*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不要再同以前那样管得过死,过于具体,把事业单位变成*部门的附属物、事,无巨细地由*机关决定。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今后*应要通过法律法规去引导、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管理好领导班子、监管国有资产。其次,还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来承办事业单位。再次,应确立事业单位独立的法人地位,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已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在全国展开实施,这便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对那些公益性较强,效益差、社会力量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业单位,要由*来承担,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使其更好地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二最后,要改革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同于*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多是从事某项专门业务的实体,因此,它的改革直接受行政*、经济*、教科文卫等各项*的影响和制约,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一方面必须尽快起步,加快进程。另一方面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与特点,有组织、有领导、分步骤、分层次逐步进行。
2、转变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于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按照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使事业单位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逐步达到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目的。因此,实行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政事分开。首先,政事职能分开。即要对政事职责不分的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和分解,要把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坚决果断地交给行政机关来承担;对一些具有行政属性,但与事业单位联系紧密,一时难以划分的职责和职能,可通过行政机关授权的方式交由事业单位承担;把现由党政机关承担的一些辅助性、技术性工作,可交给事业单位去承担;其次,政事机构编制和规格要分开。对政事合一的机构,在行政机构改革时或定为行政机构、或将*的职能分离出去,转为事业单位,当然这种机构从量上来看,只是个别或少数,但还是要严格*,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编制管理,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脱钩。编制不清的,要截然分开,再从规格、级别来看,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质决定其不宜同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套用不同行政级别。要弱化以至最终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等级规格。从近年来事业单位等级规格的试点经验看,符合事业单位的等级规格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即具有科学的分类指标和分类体系;体现动态管理和市场竞争机制,在竞争中能升能降、能上能下,在管理中要突出体现激励机制的建立,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再次,政事管理方式和机构名称分开。在管理方式上应坚持:一是运用法律手段,使管理更加规范;二是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三是为*、税务、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相关管理提供依据;四是通过证书、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政事机构从名称上也要分开。事业单位的名称要突出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应简单明确、规范统一,做到名副其实。如一般的有院、校、所、台、社会、中心、团等,不宜再同行政机构名称相混用,诸如称厅、局、部等。
3、精简财政、推进社会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财政经费和供养人员、严格控制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编制数,目前我国的经济成份已形成多种形式,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区别情况给予不同的*支持。对社会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福利院、城市环卫等,除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外,在经费上应给予大力扶持;对转制改企的事业单位,有关部门也应在人、财、物方面赋予一定的自主权,对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经费自理,即不仅能自发工资又能够独立承担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事业单位,要予以积极扶持。
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即要改革事业单位由国家统包统揽的做法。同时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重复建设。如在教育系统,应尽快出台新的核编标准,学校的从业人员应多为专业技术人员,趋向于知识技术的密集化、在编制上严格执行定编标准,人员进出力求平衡,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强化内部人员结构管理、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增长。对后勤及富余人员应按现代企业机制运行,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实行聘任合同制的管理。学校后勤经费由行政拨款改为,服务收费,后勤实体要严格成本核算,通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广开门路、多元筹资,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做到有序竞争。长期以来,后勤在高校比重过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效益。从机构改革,精简财政的迫切需要出发,后勤作为服务岗位,应从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不再占用教育经费,实行经费自理、逐步与学校分离,实现社会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以法规范登记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方式,在事业单位建立以岗定责,以责定薪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改革原来管理和分配上的“大锅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四个条例的先后出台,实现了登记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组织机构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此,建立事业单位登记制度,既是依法管理事业单位的需要,也是健全我国法人登记制度体系的需要。使事业单位改革过去那种用管理行政机关的方法来管理的模式,变对事业单位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变过去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为以宏观管理为主。
同时,事业单位改革要按照市场法则,作为市场主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建立事业单位登记制度、核准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举措。不登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事业单位就要用其全部资产,承担民事责任;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如果法人资格不明确,还要由国家为其承担无限责任。要逐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确立法人主体资格,从法律上保证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的实现,使事业单位同行政机关“脱钩”。通过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登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具体数额,就将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限定在开办资金的范围之中,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总之,要把建立登记管理制度作为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核准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过程,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事业单位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
下一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应动大手术
事业单位风采
华南师范大学门口
事业单位改革座谈会
广东省中医院
李容根副*在省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调研1
李容根副*在省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调研-2
汪洋*到北江大堤检查指导工作
more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10
说简单点儿就是企、事业中用工人员规范,必须使用面向社会招录的人员(公务员),取消合同工、临时工
说得复杂点,就是:
规范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行为,理顺机关、事业单位用工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保障用工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机关新聘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购买劳务岗位用工人员等各类用工统称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管理职工。
1、各机关、事业单位应按照“从严控制,精简高效,先批后用”的原则,面向社会招录社会化管理职工,录用人员统一实行工资市场化、管理合同化、保险企业化管理方式。
2、机关原则上在行政附属空编内或车辆编制数内申请使用社会化管理职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可在单位空编数内,按照合理的原则申请使用),特殊情况必须专题向市编委申请。
3、市编委已经核定社会化管理职工数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核定的职工数内申请使用;未核定社会化管理职工数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则上在空编数内申请使用,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超过上年末职工数的15%内申请使用。
4、机关不再新增进编的行政附属人员。经批准使用社会化管理职工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新增进编的工勤人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11
单位去社会化的含义是指剥离单位所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以前单位不仅要给员工发工资,还要建房子、办幼儿园等等。单位去社会化就是要剥离这些职能,让建房子的事交给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商去办,幼儿园让其他教育机构去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