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2
王阳明思想的要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中,“心即理”是王阳明思想的支柱和逻辑起点。所以“心即理”,这是知行合一的逻辑前提。王阳明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心理统一,言行统一,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不欺骗自己。我们现在把王阳明归功于陆象山学派,它被称为“研究”。事实上,被公认的思想家唐军毅,指出:“陆象山,的阳明,研究实际上是在朱子"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王阳明思想是在明代历史背景下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在程和朱理学中,“格物”是已知的,“格物”是致力于对外在事物的探索,对一切事物的探索都是为了追求这个“理”。也就是说,程和朱理学把“知”和“行”分开了。
王阳明对此的修正是“心无体,宇宙的是非即是体”一切外在现象都是内心的体现。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王阳明和基友旅行,一个朋友指着岩石里的花树问:“世界上没有什么,所以花树在山中开落,与我的心有什么关系?”王阳明回答说:“当你看不到这朵花时,这朵花和你的心会一起死去;你来看这花的时候,这花的颜色一会儿就明白了;我知道这朵花不在你的心外。”
知识和感情取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头脑清醒,等于获得了那个“正义”。可能这样解释,大家都会误入高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我会用科学来解释。不管我们看不看,花鸟是有的,但是当我们去“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用我们自己的主观色彩标注出来的。为什么?用物理解释一下,如果你看到的花是红色的,那花本身是红色的吗?只是花反射红光。我们的感觉器官要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必然会给一切赋予不同的主观色彩。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和感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内在条件,那么怎么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呢?
王阳明认为,如果灵魂纯洁,人们的感情就会纯洁,他们的行为就会符合社会伦理。所以,“想一想,就知道,就去做。”外在行为是内心的体现,所以不难理解他“知行合一”的含义。我们普通人明白,“知行合一”就是思想要和行动统一起来。前提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至少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要追求这个境界。在王阳明,这是默认的“知行合一”的前提。如果和外界有问题,你就得用儒家的“对立他人”的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2
并不是,王阳明的精髓是心学,天地与我唯一,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3
王阳明首先强调的是“心外无物”,然后才倡导“知行合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3
王明阳的思想核心就是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知道明白的事理,就应该努力尽可能的去做到;而大多数人,知道事理是一回事,去做又是另一码事,去做的时候又不能按着知道的事理去做,而是我行我素,甚至有背常理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