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都有那些品种,哪个品种口味最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5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0 19:16
有五彩芒、苹果芒、腰芒、鸡蛋芒和澳芒。
澳芒的口感最好,果肉甜美,且汁多核小;而五彩芒的口感较差。腰芒是市面上所销售的芒果中个头最小的的种类,口感较甜,但皮不是很好剥;鸡蛋芒的个头比腰芒大一些,果型圆,口感较酸,果核也比较大。
购买五彩芒时应以红色为宜,不要选购绿色的果实,因为绿色的五彩芒不但果实较硬,口感酸涩,而且即使存放一段时间也不会熟。
参考资料:《燕赵都市报》3月15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0 19:17
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又名檬果、漭果、闷果、蜜望、望果、庵波罗果等,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芒果为漆树科芒果属热带常绿大乔木,高9到27米,叶为披针形,油绿而发亮,花小而多,红色或*,呈顶生圆锥花序,树的寿命长的可达几百年。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印度栽培历史最久,产量最多,占世界产量的80%。芒果的名字来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乐语。野芒果树的果实不能食用,印度人最先发现这种树,并栽培成可吃的芒果,还用它来遮蔽热带的骄阳,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至今,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见到芒果树的叶、花和果的图案。印度教徒认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爱神卡马德瓦的五支箭,用芒果来供奉女神萨拉斯瓦蒂。1556年至1605年期间,莫卧儿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个十万株芒果树的果园。这样大规模的芒果树园在当时是世界罕见的。目前,人们一致认为,第一个把芒果介绍到印度国以外的人是中国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这样的记载。而后传入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直到18世纪后才陆续传到巴西、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佛罗里达洲等地,现在,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纤维多少、核大小等,是区别芒果品种的主要依据,但芒果的品种、品系很多,过去多用实生苗繁殖,产生了许多自然杂交种,新的品种又不断地被人工培育出来,如目前菲律宾大学研究人员用人工遗传方法培育“无核”芒果,已取得初步成绩,所以现在全世界约有1000多个芒果品种,且一直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品种分类系统。由于品种不同,芒果最大的重达几公斤,最小的只有李子那么大;形状各有不同,圆的、椭圆的、心形的、肾形的、细长的、丰厚的等都有;果皮颜色有青、绿、黄、红等色;果肉有黄、绿、橙色等色;味道有酸、甜、淡甜、酸甜等。
芒果
芒果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 56.4—137.5毫克,有的可高达189毫克;含糖量14~16%;种子中含蛋白质5.6%;脂肪16.1%;碳水化合物69.3%。食用芒果具有益胃、解渴、利尿的功用,成熟的芒果在医药上可作缓污剂和利尿剂,种子则可作杀虫剂和收敛剂。 芒果果肉多汁,鲜美可口,兼有桃、杏、李和苹果等的滋味,如盛夏吃上几个,能生津止渴,消暑舒神。由于芒果不便保鲜储藏和长途运输,所以人们往往把它加工成糖水罐头、蜜饯、果酒、果干、果酱、果冻等。芒果蜜饯中的话芒果、蜜芒果和甘草芒果,早已名声在外,脍炙人口。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则喜欢把芒果制成芒果胶食用,其做法是把芒果煮熟去核过滤,便成为半透明琥珀色的果胶,食之清脆适口,风味别致。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喜爱的芒果品种。泰国人常常爱说自己的芒果是世界上最好的,泰国人喜爱一种叫“婆罗门米亚”的芒果,意思是“卖老婆的婆罗门”,传说有个酷爱芒果的婆罗门竟把老婆卖了买芒果吃,因此得名。印度人把阿方索芒果、佩珊芒果和孟加拉芒果当作珍品。斯里兰卡人喜爱的是鹦鱼芒果和卢比芒果。菲律宾人欣赏的是加拉巴奥芒果,近年来为了做生意,将它改名为马尼拉超级芒果。 我国芒果的经济栽培地区有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栽培最多的是广东的海南岛,分布在陵水、保亭、乐东。东方、昌江、崖县等,目前,年产约500吨。广西的南宁、钦州、百色、王林;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福建的安溪、漳州、云霄、厦门等地均有相当产量的芒果。
吃芒果时要注意的不宜
饱饭后不可食用芒果,不可以与大蒜等辛辣物质共同食用,否财,可以使人发黄病,目前,其机理还不清楚,但这是世俗经验之谈。又据现代报道,有因为吃了过量的芒果而引起肾炎的病例,故当注意。
芒果叶或汁对过敏体质的人可引起皮炎,故当注意。
芒果,是少数富蛋白质的水果,多吃易饱。传统上说它能益眼、润泽皮肤,估计是含有胡萝卜素的原因。其核亦可作药用,能解毒消滞、降压。
据中医食疗性味分析,芒果属于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呕,治晕船浪,效用与酸话梅一样。不惯坐船者,饱受颠簸后胸口翳闷,不妨将芒果当「药」。孕妇作闷作呕时,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进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质带湿毒,若本身患有皮肤病或肿瘤,应紧记避免进食。
「湿」是中医学上六个致病原因之一。皮肤病如湿疹、疮疡流脓,妇科病如白带,内科病如水肿、脚气等,都可谓之「湿」,体质带湿者再进食湿毒食物如芒果,可能会令情况恶化。反而有些人会担心,吃芒果令青春豆增加,这想法则属过虑。
芒果未熟时,果蒂部位会有白色汁液渗出,估计这可能是致敏原因。无论如何,虚寒咳嗽(喉痒痰白)者应避免进食,以免令喉头痕痒。而哮喘患者,亦应遵照医生咐嘱戒吃。其实,不止中医有此嘱咐,西医也有将芒果列入哮喘忌口清单。根据个人经验,即使本身没有敏感者,一口气吃数个芒果也会实时有失声之感。幸好,那喉涸声嘶,嘴唇浮肿的后遗症,可实时用淡盐水漱口化解。既敏感又嗜芒果者,或可吃芒果干解馋,既开胃又消滞。
一、分布区域
芒果分布很广,世界有70多个国家生产芒果,90%集中在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马亚西亚等国非洲的东部和西部,坦桑尼亚、扎伊尔,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州等均有栽培。
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芒果种植。除台湾省外约有100个县(市)有芒果分布和生产。广东以湛江、吴川、高州、信宜为主产;广西以南宁、龙州至百色一带以及邕宁、博白和平南等主产;海南以儋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三亚、陵水等县(市)为主产;云南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玉溪、丽江、昭通、思茅和西双版纳等地(市、州),以景谷、景东、新平、永德、双江、河口和景洪等县(市)为主产。
二、栽培意义
芒果色、香、味俱佳,有果王之称。果实营养丰富,糖含量高达12%~20%,含蛋白质5.56%,脂肪16.1%,碳水化合物67.29%,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且以维生素A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钙、磷、铁及其他矿物质。果实既宜鲜食,又适加工,可满足消费者对果品多样化的需要。芒果生长快、结果早,丰产稳产,是果农致富的好树种。
三、栽培特点
芒果主根粗大,入土较深,侧根数量少,且生长缓慢。实生树干性明显,嫁接树因不同品种,有直立型、也有开展型和中间类型。花芽有纯花芽和混合芽两种,花小,同一花序上有雄花和两性花两种。
根无自然休眠,幼树根生长有12月~翌年2月、春梢老熟~夏梢萌发前、夏梢老熟后~秋梢萌发前3次高峰;成年树只有2个明显高峰,且与枝梢交替出现,春、夏季根系生长处于低潮。枝梢生长2~3月开始,11~12月停止,有春、夏、秋、冬梢4种梢。花芽分化11月至翌年1月为多,早熟品种11~12月,晚熟品种1~2月。开花,热带和早熟品种花期11月~次年2月,南*带和中熟品种2~3月,晚熟品种3月中旬以后。有2次落果高峰,采前20~30天有采前落果现象。芒果自子房膨大至成熟需110~150天,果实自5月中、下旬~8、9月成熟。
芒果生长要求年均温20℃以上,最低月均温15℃以上,枝梢生长适温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20℃的日均温,<>37℃时小花和果实产生日灼,<10℃新梢和花穗停止生长,<5℃幼苗、嫩梢和花穗受冻,0℃左右幼苗地上部、成年树的花穗和嫩梢受害,严重时枯死,-3℃以下幼树冻死,大树严重受冻。芒果为喜光果树,充足的阳光可促进花芽分化、坐果、果实品质提高和外观改善。芒果在年雨量700~2000毫米的地域生长良好,但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于干燥,易引起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又引起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夏季雨水过多,常诱发病害,秋旱影响秋梢母枝的萌发生长。芒果对土壤的要求宜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pH值5.5~7.5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
芒果有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以无性繁殖为好。嫁接的方法有劈接、盾状补片芽接和枝腹接等,管理与其他果树繁殖大同小异。
芒果主要病害有:芒果炭疽病、白粉病、细菌黑斑病、芒果流胶病、芒果蒂腐病。虫害有:芒果扁喙叶蝉、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叶瘿蚊、芒果螟蛾类、芒果象甲类、脊胸天牛和相思拟木囊蛾等。
四、种和品种
芒果的栽培种按胚性可分为单胚和多胚2大类型。印度芒及其实生后代如秋芒、椰香芒、海顿芒等属单胚类型。吕宋芒、泰国芒、象牙芒等属多胚类型。
五、采收、加工、市场
芒果成熟度常根据果皮色泽由青绿变淡黄或紫红色,果点或花纹明显,果肩浑圆饱满,果肉由白色变为*或橙*,种壳硬化等判断;同时,还可依果实比重作判断:果实沉入水中表明已成熟。为了提高果实的商品性,采后常进行分级、保鲜处理和包装。
芒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粉、蜜饯及各种腌制品。
我国芒果面积100万亩左右,产量60万~70万吨。台湾芒果面积30万亩左右,产量21万吨左右。芒果产量远不如柑橘、香蕉等,且其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只要选择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种植,加强采后的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同时发展加工业,芒果市场前景看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0 19:17
澳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