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04:10
鱼在水面上游不咬钩的应对措施:
一、更换饵料
1、换成能够刺激鱼食欲的饵料,如酒香型饵料、素饵换成荤饵,荤饵换成素饵。
2、用絮状饵其形在水中飘飘然,吸引鱼吞食。
3、换打窝的窝料,重新打窝。
更换饵料之后,通常鱼口都会改观。饵料更换之后仍然没有鱼口,还是钓不到鱼,可以尝试垂钓的水层。
二、试钓不同水层
由于水温变化,鱼可能离开了原来的水层,可以试着变化钓不同的水层,看看鱼在什么水层活动。如果开始钓底层,可以换成钓离底,钓离底有效果了,就接着垂钓。如果钓离底依然没有鱼口,那就尝试钓中层水,钓上层水,一直尝试,直到有鱼口。
在自然水域钓鱼,钓鱼人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遇到情况就要想办法尝试着去解决。鱼是冷血动物,自然环境中的水温会随时发生变化,鱼也不会固定停留在某个水层。变化一下垂钓的水层,有些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尝试了不同水层之后,依然没有鱼口,同样钓不到鱼,说明你的钓点没有鱼活动,继续在此钓点抛竿已经没有意义。
三、更换钓点钓位
原来的钓点没有鱼,可以先尝试着把竿抛到别的钓点,试试其他点位有没有鱼。由于水底的情况复杂,站在岸上的钓鱼人根本就不能水底情况,钓点的水底地形不利继续停留,也不可能钓到鱼。换了抛竿的落点仍然还不行的话,只有考虑更换钓位了。
扩展资料:
鱼在水面上游不咬钩的原因:
1、水温变化
鱼是冷血动物,对于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我看到水面有鱼跳出面水面的时间,通常是早晚气温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鱼受到水温变化的刺激,感觉不适应而跃出水面。
一天当中气温会发明显变化,中午时间温度最高,夜间温度达到最低点,气温变化导致水中溶氧量的变化,溶氧量的增加引起鱼兴奋性活动,跃出水面就是一种兴奋的表现。
2、呼吸空气
温度高的时候,水中溶氧量减少,底层鱼开始离开水底,来到水面呼吸空气,这时候鱼跃出水面也是为了多呼吸空气。早晩温差变化,造成水中氧不足,为了能够呼吸到更多空气,会跃出水面。
这种现象在夜里气温低的时候,也会频繁出现鱼跃出水面的现象,也是水中溶氧量降低,氧气不足引起的。
3、自然习性
自然水域中的很多鱼都喜欢戏水,跃出水面是它们自然习性使然,大家比较熟悉的鲤鱼就具有这种习性。
自然水域当中,罗非鱼也具有这种习性,在罗非鱼聚集的水域,可以看到此起彼伏的罗非鱼跃出水面,形成的朵朵水花。有鱼跃出水面对于钓鱼人来说,可以明确的知道垂钓的水域有鱼,可以有针对性的垂钓,不至于盲目。
4、受到惊吓
自然水域中的鱼,对于外界的噪音影响特别敏感,稍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跃出面是它们的一种本能的应急反应。比较常见的情况,诸如平时江河当中来往的船只发出的声音,会引起鲤鱼、鲢鱼的的惊慌,有的鱼为迅速的逃离现场,就会做出跃出水面的动作。
另外一方面,自然水域的鱼受到捕食对象的追逐,受惊之后也会惊慌的跃出水面,这也是鱼类为自我保护的应急反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6 04:10
这称为浮头现象,严重时称为翻塘,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出现在气压较低时,水体溶氧量较少,鱼类呼吸困难,与时它们就跑到水面上来呼吸氧气,在这种情况下,鱼类索食不积极,严重时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