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妙计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09: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56
编号 979 成语 锦囊妙计 注音 ㄐㄧㄣˇ ㄋㄤˊ ㄇㄧㄠˋ ㄐㄧˋ 汉语拼音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 封装在锦囊里的神妙计策。
比喻预先规划以应付意外、解决危急的有效方法。
语本《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神机妙算」、「锦囊诀」 典源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权)遂召吕范至,谓曰:「近闻刘玄德丧妇。
吾有一妹,欲招赘玄德为婿,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以扶汉室。
非子衡不可为媒,望即往荆州一言。」
范领命,即日收拾船只,带数个从人,望荆州来。
……玄德怀疑未决。
孔明竟教孙干往江南说合亲事。
孙干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孙权。
权曰:「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
孙干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专候主公去结亲。
玄德1>怀疑不敢往。
孔明2>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3>不可行也。」
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4>,当领此三个锦囊5>。
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即将三个锦囊,与云贴肉收藏。
孔明先使人往东吴纳了聘,一切完备。
〔注解〕(1)玄德: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
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
密诛曹操不成,潜逃。
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
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
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号昭烈帝。
(2)孔明: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
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
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
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諡号忠武。
(3)子龙:赵云(?∼西元229),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
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
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
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諡顺平。
(4)吴: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国家。
国号吴,都建业,后为晋所灭。
(5)锦囊:锦缎制的袋子。
古人用来珍藏机密贵重的文件或物品。
典故说明 「锦囊妙计」是指封装在锦囊中的神妙计谋。
「锦囊」是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机密贵重的文件或物品。
唐.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里,就有这两句:「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元丹丘要出发去淮阳,李白写了这首诗给他送别,并送给他一些建议,因此说自己有「锦囊诀」相送,就是指装在锦囊中的宝贵秘诀。
也有将好办法写下,装在「锦囊」里,以便情急时拿出来使用。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叙述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互争霸权。
吴国周瑜献计,刘备丧妻,要孙权招备为妹婿,蜀国谋士诸葛亮将计就计,派人前去吴国说合亲事,结为盟国,孙权答应了。
请刘备前去吴国完成婚事。
刘备怕有诈不敢前去,诸葛亮便说:「主公您不必担心,我有三个妙计,交给赵云去办就好了。」
于是偷偷跟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去吴国,这里有三个锦囊,里面有三条妙计,到时依次执行。」
后来「锦囊妙计」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常用以比喻预先规划以应付意外、解决危急的有效方法。
书证 01.《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如今得此大财,差不多够了援例干官的一半本钱,感激周相公锦囊妙计,着着的入他套中,也谢了周相公五十两。」
02.《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他的那点聪明,本不在何玉凤姑娘以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预先规划以应付意外、解决危急的有效方法。
【使用类别】用在「计策高明」的表述上。
【例 句】<01>靠着他的锦囊妙计,我们总算化解了危机。
<02>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03>请大家放心,这条锦囊妙计一定会让我们转危为安。
<04>我采用了老王提供的锦囊妙计,最后才得以解决难题。
<05>他得到经理传授的许多锦囊妙计,所以信心满满,无所畏惧。
<06>老陈好像有用不完的锦囊妙计,不管什么情况他都能迎刃而解。
<07> *** 一时也想不出锦囊妙计,只好以拖待变,静观后续发展再说。
近义词: 神机妙算
反义词: 辨识 请参考『辨识979』 参考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