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外国名人故事三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02: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7:35
精彩外国名人故事【篇一】
美国开国元首华盛顿十分爱惜人才,总让身边人举荐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以增强陆军的战斗力。
一次军事会议后,格林将军向华盛顿举荐一个名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此人是炮兵连的连长。在几次战役中,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指挥得当、沉稳老练,有效击退敌人进攻。
从那以后,华盛顿对这个年轻人开始关注起来。他暗中来到汉密尔顿的连队,悄悄关注这名指挥官的一举一动。经过大半年考察,华盛顿感到格林所言非虚,汉密尔顿确实是自己急需的指挥人才。
一年多来,华盛顿的司令部始终缺一名副官。萨拉托加大捷后,华盛顿说要当众宣布副官人选。很多人对这个职位信誓旦旦,觉得自己是不二人选。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汉密尔顿是最终的幸运者。一开始,很多人对汉密尔顿的能力存有疑虑,但一段时间后,这种声音渐渐销声匿迹。对于华盛顿善于识别人才、唯才是举的做法,人们更加佩服。
然而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有点小脾气。1781年2月,华盛顿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彻底消灭在费城内负隅顽抗的英军。会上争论很激烈,众人始终对采取何种方式攻下费城无法达成一致。华盛顿提议暂时先不做决定,过两天再开会讨论。别人都不再吱声,只有汉密尔顿这个“愣头青”站出来,说:“英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我方强攻,定能获胜。因此,攻打费城的行动不能再延误。”可能华盛顿那段时间心情不太好,他没好气地对汉密尔顿说:“大家意见不统一,你急着做决定干吗?你眼里还有我这个总司令吗?”汉密尔顿见华盛顿发火,没再说下去。不过,他还未等会议开完,就气呼呼地提前离开了。
第二天,华盛顿收到一封辞呈:汉密尔顿以“总司令对他发脾气”为由,不愿意再在他手下做事。华盛顿意识到昨天的失态,派人去挽留他。可是汉密尔顿根本听不进去。对于汉密尔顿的无礼,周围人都劝华盛顿:“让他走吧,反正我们现在不缺像他这样的人才。”但华盛顿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对别人说:“很少有人像汉密尔顿那样,年纪轻轻就具有广泛的知识,没有人比他更坚定地献身于事业,对这样的人是不能埋没的。如果我不能包容他,还能留住人才吗?”就在当天晚上,华盛顿亲自去汉密尔顿的住所,表达自己的歉意。见总司令如此重视人才,汉密尔顿再也无法拒绝这番诚意。
就在一个月后,华盛顿毅然任命汉密尔顿为团长,独立指挥一个步兵团。随后又委任他约克镇战役先头部队总指挥。这场战役宣告英国的彻底失败,上万英军士兵向美军投降,美利坚民族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独立。
8年后的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的组阁过程是艰难的,特别是财政*人选,意见分歧很大。这时,美国国内货币贬值,国库空虚,内外债台高筑,经济形势极其严重。华盛顿不计个人恩怨,任命34岁的汉密尔顿为财政*。他果然不负众望,彻底扭转形势,为美国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有能力的人,总会有点脾气、有点高傲。但作为,只有用宽容心态接纳,才能在惨烈的战争中笑傲群雄。无疑,华盛顿就是这样的!
精彩外国名人故事【篇二】
1996年,诺贝尔家族一行三百多名成员,浩浩荡荡,前往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参观。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圣彼得堡市的一位副*。他个子不高,精力充沛,给人一种非常精干的印象。
这位副*还有一个身份: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负责全力推动该市引进外资工作。
诺贝尔家族在俄罗斯曾经无比辉煌,资产一度超过了挪威、瑞典、丹麦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后,苏联没收了诺贝尔家族的全部财产。诺贝尔家族从俄罗斯逃出来后,散落世界各地,从此衰落。但这个家族却留下了一个无价之宝——诺贝尔奖。
按行程,诺贝尔家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访位于圣彼得堡郊外的祖先墓地。祭奠先祖,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一群小孩乱蹦乱跳,哭哭闹闹,成何体统?因此,家族一致决定不带小孩去墓地。
但孩子们由谁来照顾呢?就在犯愁之际,副*自告奋勇:他可以帮大家带孩子。
副*40来岁,已有了两个女儿,照看孩子应该有些经验。另外,大家发现,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似乎都喜欢上了这位风趣幽默的“*叔叔”。
这群小家伙虽然同宗同源,但毕竟散落世界各地,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同,不过,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他们流落何地、分隔多久,都无法改变“诺贝尔”的基因。想当年,那位名叫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先辈,在研究炸药时竟把自己的弟弟都给炸死了,最后在周围居民的激烈反对下,不得不把设备转移到湖心的一只船上继续实验。
小家伙们发扬了这位诺贝尔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大人们刚一离开,他们就像炸药一样,“咣”的一声炸裂开来……还好,副*曾做过克格勃,搞定过太多危机场面,一群小毛孩子,怎么会难倒他?
傍晚,当大人们从墓地回来,发现孩子们已和这位*叔叔亲密得像是认识了多年的“哥们儿”。几天后,圣彼得堡之旅结束了。临别时,孩子们拉着*叔叔的手,哭成了泪人。
这件小事给诺贝尔家族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的一致评价是:这位副*照顾孩子很有一套,竟然可以让那么多来自不同国度的小孩服服帖帖,和睦相处,并预言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他们还开玩笑说,应该考虑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果然,就在大家离开圣彼得堡3年后,1999年,这位“*叔叔”成了俄罗斯总理。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其实早就猜出来了吧,这位曾给诺贝尔家族带小孩的人,就是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
精彩外国名人故事【篇三】
在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曾用5年的时间环球航行)原版的英文日记中,记叙了这么一件事情。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曾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树上搭一个巢,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惊奇地发现一些“新情况”,他们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节,则将妇女生的婴儿或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看”不懂,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部落首领通过当地的“翻译”告诉达尔文:“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留下来延续种族的生命,二是供我们缺食的时候当粮食。妇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下她们有什么用?我们不吃掉她们就已经很宽容了,在饥荒没食物的时候,我们只有吃小孩,不吃小孩我们吃什么呢?”
达尔文痛苦地摇摇头,这里的“人”太残忍了!他下决心改变这个原始部落不尊老、不爱幼的历史局面。于是,他通过翻译,用高价买下了一个当地男婴,将这个婴儿带回了英国,他要用现代都市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的小孩变成一个“现代文明人”,然后,用这位“文明人”去改变他老家那种“弃老食幼”的原始现状。
16年后,这个非洲孩子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
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那个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委派的“现代文明青年”的领导下,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可是,达尔文到处都找不到那个自己精心培养的非洲青年。最后,他问部落首领,那人是否来了这里?首领回答:“来了。”达尔文又问:“他人呢?”“我们把他吃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达尔文无话可说。
到家后,达尔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他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