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4 0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21:1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宋 苏轼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词作于元佑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西兴,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傍晚时分,二则此景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杭的游赏活动。“春山”,一些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许别有所据,但从词境来看,不如“春山”为佳。前面写钱塘江时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暮山”,则要用“暝色暗淡”、“暮霭沉沉”之类的描写;此词作于元佑六年三月,恰为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着,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本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八声甘州①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③,苒苒物华休④。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⑤,归思难收⑥。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⑦,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①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是处”句:到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心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颙(yóng):仰慕。
赏析:这是柳永写羁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下阕直抒乡愁。
“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以悬想对方之思我比较,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
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请分析一下。
2.下片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分析一下。
【答案】:
1. 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氛围。
2.①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②在抒情方式上,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八声甘州① 柳永 潇潇暮雨洒江②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楼处红衰绿减③苒苒物华休④惟江水语东流 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⑤归思难收⑥叹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妆楼颙望⑦误几、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恁凝愁 注释: ①八声甘州: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处句:处花叶凋零 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光消逝物华休:美景物消残 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⑥归思:归家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颙(yóng):仰慕 赏析:柳永写羁旅失意客思家代表作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领字渐导引表达间推移并展空间层深度江水语东流更增穷伤耐寻味阕直抒乡愁想佳几句叹已飘泊悬想思我比较相思没落空情缠绵悱恻思妇几别船误认丈夫几至神魂错乱种盼望丈夫归入痴入迷执著具特殊染力表现力。
小题1:衰败、凄清。
(2分)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2分)小题1: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3分)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分)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
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2分) 小题1:由“潇潇暮雨”“清秋”“霜风” “残照”可知景象的特点是衰败、凄清。
再谈景物描写的作用。小题1:先答出下片描写的三个画面,再答出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最后回答出情感,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