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5 03: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7:23
*理论主要是*创立的,以*名字命名这一理论当之无愧;*理论又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能把*理论等同于*个人的思想。从*个人思想与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双重角度研究*理论,对于全面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理论是科学理论,这最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理论算不算理论却存有疑问。这里就涉及一个如何理解*理论以及表达风格的视角问题。
有人对*理论的理论性提出质疑的所谓依据是:*著作大多是讲话和谈话,没有很多专门作理论分析的长篇大论,有些观点的论证未作逻辑展开,表达形式多是老百姓的语言,缺少理论思辩的色彩。这种质疑实际上并不成立。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判断一个理论是否为理论,应看其内容是否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是否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不在于其篇幅长短、字数的多少和语言表达的雅俗。有的同志还指出,理论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至少有两种:一种从概念、判断到推理和论证,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体系,这是一种侧重于理论分析和逻辑建构的“学理型的理论”;另一种是以谈话、对话、通信、报告等形式表达理论见解,这是一种侧重于现实考察和实践设计的“实践型的理论”。(陈先奎:《为*辩护》第110页)。*的著作言简意赅,文风朴实,微言大义,不仅不影响*理论的理论特质,相反,是*理论的重要特点和优点。
上述对*理论何谓为理论的阐释是有力量的,但把*著作的风格完全等同于*理论的风格却值得商榷。*理论既是*的理论,又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把*著作与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著作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会议通过的重要文献联系起来研究*理论的表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