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5 05: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23
田园风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就这样悄然地来到我们身旁;春天,用温情的双手拨走了寒冬,在白云间托起了蓝天,让一缕缕暖意的阳光洒向了人间。
春天是温馨的季节,伴随春风的吹拂,春天在一片片土地上播下了希望,也给万物送来了勃勃的生机。大地上,春天的小草从泥土中萌发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翠绿的树叶笑盈盈地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展示自己的活力;各种花儿纷纷披上绚丽的外衣,绽放出甜美的微笑;一曲曲动听的歌声从欢快的小鸟中流淌出来。
夜幕降临时,太阳缓缓地向西边沉去,落日的余晖慢慢地弥漫开来,淡蓝的天空被它染红了一片。
而春季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而霞光将它的眷念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来,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麦浪,此时,人的情感和思绪也随着麦浪的波动,久久地不能平静。
乡村的田园风光,真是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把美丽的画卷点缀着绚丽多彩,光彩耀人,却是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大自然巧妙的融合的徐徐展现。黄昏时节,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的田梗上漫步地走来,霞光映红了他们黝黑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其身影被日落的余晖拉得很长很长。
太阳落山了,但天空还是很亮。蓝天上,稀疏地点缀着几朵淡淡的白云,它们透出一丝清雅的美,仿佛就像蔚蓝的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只小船,而此时的白云,已被霞光披上了一道金*的外衣。树上和草地里嬉闹的小鸟,渐渐地安静下来,也许是黄昏的来到,它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鸟巢安息。偶尔,有些小鸟,不知是受了什么惊吓,拖着长长的叫声,划过天空,朝着远方飞去。
当落日把最后的一抹霞光带回家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那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宛如给屋脊、墙头、树木和田野笼罩了一层轻纱,此刻的乡村也变得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神奇异常。然而,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着旋转静静地流过,水中还映有树的倒影!偶尔,有些鱼儿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水中,鱼儿的嬉闹给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的蠕动。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会儿,涟漪就慢慢地消失,又恢复了平静,水中树的倒影仍清澈可见。
夜幕降临,乡村、田野、树木、小河也渐渐地模糊不清。偶尔从乡村中,传来一阵阵小孩的喧闹声,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渐渐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弥漫的夜色所笼罩。
嗬,好一幅恬静、优雅的乡村田园风光!那诗意般的黄昏,令人心醉,让人沉静在大自然的美丽中!
够静 雅吗?
雅,在于姿态;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穿住行用,这本就是生而为人便不可或缺之物。可若是有人整日挂心这些,只怕文人墨客们便会一挑眉,转过目光,轻唾一声“俗人”了。
半夜了,外面下起了雨,雨滴跌落在铁皮屋顶上,声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一番情调。起身去关窗时,雨沫又随风飘到脸上,凉意飕飕,外面被雨洗过的空气又趁机潜入鼻内,洗心清肺,别有一番雅趣啊!
雅,究竟何为雅?但自大秦,雅,便是君子的代称,便是文人雅士。论俗,则冤枉的成了小人的代称了。
自古物便有两面,即是雅也如此,也摊上了俗这个对头,逃不出这个俗套来。
文人最爱玩雅,比如一弯月牙他也能道出许多个所以然来。古时候文人喜欢凑在一起对酒赏月,吟诗作对。你出上联我对下联,看起来是别有一番滋味,其实也不过是在炫耀,炫耀自己的学识罢了,也还是逃不出世俗的范畴。
雅在饭桌之上,也是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之前,皇室吃的东西都是一般百姓无法吃到的,如鲍鱼啊熊掌啊,这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也成了他们炫耀的根本。后来嘛,百姓也有了钱,吃得起鲍鱼熊掌了。怎么办?总不能让普通百姓和咱们吃一个样吧,毕竟咱还是皇家人员啊,这个身份还是得分的。于是,抱着这种心理,他们就开始折腾怎么吃了。光说喝茶,不说这些个茶叶了,单说这沏茶的水,就是放在地下珍藏三年的雪水,至少也是珍藏一年的清晨花瓣的露珠。够折腾了,还有宫廷菜单上那些稀奇的菜式,常人更是无法得知了,于是他们就觉得高人一等,有点雅了。
再后来,人们更有钱了,一些宫里的厨子受不了高薪的*,于是就到民间当大厨去了,同时带出去的还有宫廷的菜单。不得了了,这下百姓们也能吃到宫廷的菜肴了。于是那些达官贵人自是不甘心,于是就折腾起如何吃起来了。就说一下西方的西餐。他们制定了什么时候上什么菜,改怎么吃,面前那块牛排怎么切,切多大,放到嘴里怎么嚼,又怎么吐出骨头。简直就像是在表演似的,其实一餐下来根本没吃到什么,其实就是在吃一个情调罢了。皇家于是就把他们的高人一等提高到思想情调上去了。这个是有点雅味,但终究起来还是为了争个面子,还是没有逃出世俗的范畴来。
到了现代,西餐厅是遍地开花了。里面的情调还是不错的,有点阴暗温馨的环境,还伴有一些钢琴曲,果真是个约会的好去处,当然,也是个炫耀的好去处。很多人都是带着炫耀的心理去那里的,因为那些地方的消费都挺高的,若光是吃饭,那些钱拿去大排档能吃得很撑了,但就是不去。自是以为在西餐厅里抓着个刀叉,不时眯着眼呷一小口咖啡,就是个文明的绅士了。但一会儿还是要随地吐痰,乱翻栏杆。表面上是个绅士,骨子里还是个流氓呢!这种明显带着做作的雅更是逃不出世俗的范畴了。
论上所述,雅是逃不出世俗了。所谓争雅,不过就是人们在争面子罢了。难道就没有不受世俗影响的雅么?这是有的,但是却又不能说得出来,就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我也是个常人,所以没事争个雅也未尝不可。但历史的车辙不容歪曲,也不会歪曲,如同生物进化一般,社会成长也有自己的规律,而时间,最终会给一切雅与俗最恰当的评价。
望采纳,谢谢您!~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饮酒作赋,畅谈千古事,是文人墨客的一份雅致;百姓于茶余饭后促膝闲聊家长里短,乃是市井之俗。然而,雅与俗并非对立,雅俗共生,方才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化图景。
俗,何尝不是雅的一种表现形式?“岭上晴云披絮帽,初日树头挂铜钲”,展现了诗人美好恬淡的生活。“絮帽”与“铜钲”看似俗气,带着乡土气,难登大雅之堂,实则是诗人的淡雅生活的真切表现,是返璞归真后的一种真实的,美好的心境。诗文字面上的俗气遮不住那追求田园的雅致的心情。当我们以作者的角度去体会这份田间之乐时,便会发现那俗的背后,是一份别致的雅致。而这种雅,在俗的烘托中更显得富有诗意,富有生命的气息与张力。
雅,又是去除了俗的杂质后沉淀下的精髓与让人回味无穷的韵味。雅士俗的凝聚于提炼,拥有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却的光芒,闪耀着精雕的文化珍宝。《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皆出于市井俗人之口,本来俗气的故事在作家的艺术加工下熠熠生辉,使故事本身显得雅致与脱俗;《四世同堂》,《茶馆》取材于世俗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觉铺展开来,就是这份源自“俗”的创作,因其真实的情感与情景,得以深入人心,成为文人墨客品读的佳篇,成为百姓阅读的一份雅致。俗,在艺术上的加工与提炼中得以洗尽铅华,升华为雅,镂刻人心,传承至今。
然而,唯有以真挚的情感为铺垫,以一份对美好的追求为基础,俗中才能有雅闪光,雅才能由俗汇聚而成,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那些虚无缥缈的俗,没有精神与文明的积淀,终将随风散尽,淡忘于时空的苍穹,无法升华为雅致为人铭记;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雅,没有俗的积淀与积累,只会留于表层,难以深入人心,也会因时间与时代的变迁而坍塌,留下的只是虚无的形骸,终为人淡忘。
雅与俗相互支持,方能成就前方的灿烂。
去“收阳岗”观林听泉。
“收阳岗”,通俗点讲,就是“西边的土堆”,是我家乡的一个地方。“谛听”,也就是去“听听”,至于“清泉石上流”,中“道道水沟划过砖石”是也。
这是我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
土坡上芳草连绵,或者说杂草丛生,因无工业等等污染,倒也留了些自然野味。有一小片林,每逢春来夏至,倒也能郁郁郁葱葱。我喜欢倚坐在树下,静静地想入非非。树叶常帮我筛选了最清澈的阳光,洒在红娘荫里斑斑点点,如繁星闪烁的天幕贴在了小土堆的表面,而我似乎就坠入了这梦幻般的意境。想象能将这眼面前小小的林子放大到无限。一点点小小的景致常让我想起文人雅客们辞章里的诗情画意。风扫过,有时会念起:“杨柳岸晓风残月”,蝉躁动,会想起“蝉躁森愈静,鸟鸣山更幽“,秋雨*过,常记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时坐晚了,林子很静,倒是”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了。经诗人们这么一点缀,这小小之林,配上这小小之丘,倒也是高雅之物了。
但条条水沟确实难以称之为高雅,这现实也太真实了,让人眼瞅着就是难以将它诗化。就那么几道浅浅的水沟,估计也是雨水冲出来的。沟里零碎地散布着些砖块和石砾,都是前时黄河泛滥留下来的。如此,也目不忍视了,只好用耳来听。为了感受其效果,我特地在在一个雨天,打着伞,来倾听草丛中隐约传来的天籁。
雨落在软绵绵的纤草中倒也无声,耳朵就能专注于那“泉”声了。诗风磊雅中,难寻描绘它的字眼,那就只好从寻常生活中探寻“声”的影子。“河”床起伏,“山泉”涓涓淙淙,如孩子银铃般的笑语,断断续续,似有似无,欲近又远。仿佛偎依在大人膝下的女孩,大人每欲伸手将之揽前,女孩就调皮地逃开。等那大人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又调皮地跑回来,甩下一串笑声。那笑声,那笑颜,流过心田,仿佛一股春风送暖……
林自成高格,水流入凡间;林以雅,水从俗;雅中情趣,俗中情味,雅俗共赏,趣味无穷……
呵呵,好一个“收阳岗”。
雅与俗
雅,在于姿态;俗,在于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穿住行用,这本就是生而为人便不可或缺之物.可若是有人整日挂心这些,只怕文人墨客们便会一挑眉,转过目光,轻唾一声“俗人”了. 雅与俗,本来便是人生的两种状态,密不可分.不妨先从时间上看,初而为人,赤条条一副躯壳,坦荡荡一颗红心.对此时的人来说,生存无疑就是一切,物欲尚未萌芽,更遑论精神追求?按之前的看法,此可谓大俗.然则,现今的人们又开始渴求这种状态了,“心如赤子”成了最高的雅赞——可见,俗至极处,竟至于雅.所谓大俗大雅者,此即其一. 说到这儿,问题就出现了:人们对雅的普遍渴求源于何处?如果说生活、生存之俗出于人的本质的动物性的话,那雅,正是人对人性的求索.雅是必须建立在俗之上的.纵是陶渊明般大雅,也免不了“种豆南山下”.然而雅之可贵在于:无论生活如何,都尽可以藉此求得超脱,凌驾于生活之上,俯视“俗世”.而这种需求,今日尤为重要. 何以观之?而今,60后、70后仍是社会的主流,而80后的年轻一代也已走进社会多年,就连90后也一溜小跑,正跨入社会的门槛.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受过一定教育的.求学时的理想、构想乃至空想,与现实中的种种无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已不再如父辈一般混沌.于是,俗的压力下,苦求无果,便转向对雅的追求,试图在一个私人的精神空间里求得价值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是这一过程的外现.这是社会转型、人性启蒙的关键时期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对人性的成长、成熟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诚然,随之而来的,总是少不了种种负面影响:或有求索未成者,或有误入歧途者,不一而足.但至少,这一过程是积极的;至少,社会在进步;至少,中国人,终于作为“人”而觉醒了.鲁迅先生也可释怀于九泉之下了. 时钟不止步地滴答着,当年的赤子,也慢慢长大.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成长过程——先是“俗”的成长,而“雅”则默默地为某个瞬间的质变做着准备;而后,若是一切安好,雅终有一天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人,才真正成长为“人”.作为个体生命,生理上的成长不过短短几十载就会走向衰老,心理上的成长却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岁月赐予人们的大雅,以补偿带走的光阴.因而,雅,是一辈子的事,而俗的壮大,到了某个阶段后,就趋于停止了. 前文说过,雅是一种姿态,是对生活的俯视和超脱.就好比手再用力也推不动自身,凡流俗者,必为生活所羁,而改变生活的力量,蕴于超脱的雅境.社会也是如此,改变社会的人,绝不会是挣扎求生的俗人,而必定是能从高处看社会的雅者. 联想到社会本身,不也是如此吗?每一种社会形态的蜕变,都是经历了漫长的量变,才有了飞跃.早期,或许在于“俗”的积累,日渐成熟后,这种“俗”,便成了“雅”的附庸了. 最后,不得不强调的是,雅是一种心态,一种哲学.它本就无对错之分,但历史的车辙不容歪曲,也不会歪曲,如同生物进化一般,社会成长也有自己的规律,而时间,最终会给一切雅与俗最恰当的评价.
一、根据时代需要 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奠定孝雅基础
1、根据时代需要和弘扬中华孝雅传统美德的需要选择国学经典让学生诵读;
2、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或接受能力编排各个学段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3、根据现代文明的需要诠释孝雅内涵。
我们根据以上需要,把孝雅教育的内涵定位为?
地上种了菜 就不易长草 心中有了善 就不易生恶
教育也是在播种。如果我们给学生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诵读国学经典,学生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不会被外来文化打垮。
二、遵循德育规律 在“两行”实践中培养孝雅习惯
德育工作离不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四个环节中,关键环节是行动。中国传统的德育是实践性的德育,这是从历史上开展孝雅教育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没有主体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孝雅教育,这也是我们把孝雅教育定位为孝行、雅行教育(简称“两行”教育)的根本原因。
1、坚持开展家庭“五个一”的行孝活动:即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与父母谈一次心,交流思想感情;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次假日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
2、3、4、
5、开展雅行教育的五项*:炼心灵,让它纯洁美丽;炼行为,让它文雅规范;炼气质,让它超凡脱俗;炼脾气,让它温和喜人;炼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6、在练雅行中做到七个主动:主动在学习上提问;主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制止不雅行为;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协助老师工作;主动为班级、社会服务。
7、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诵学校自编的《雅行歌谣》 、《雅行七言志》、《雅行规范四字经》,自查校园“十不雅”行为,坚持写孝雅日记,写孝雅作文。
10、把“孝雅”教育融入阳光体育中:
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个个能健康成长,我先后编了五套“孝雅”舞蹈:《感恩的心》、《校园的早晨》、《世纪风》、《古诗韵律操》、《雅行歌》,每天早晨做一套广播操,跳一支校园集体舞。把“孝雅”教育融入到阳光体育中去,使孩子们既享受到了音乐,又锻炼了身体,还受到了教育。
11、让“快乐周末”活动,丰富周末生活:
我们少先队组织牵头,精心组织“快乐周末”活动,由三年级以上各班每周承载演出任务,体艺组全体老师负责节目艺术指导,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周末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使他们忘掉了思亲之痛。
三、针对高中生特点 在静文化熏陶中升华孝雅内涵
学生在高中阶段明显的特点是浮躁,原因有三:一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躁动,影响他们;二是高中生处在青春躁动期,一碰一个火花,心情不宁静;三是部分高中生学业基础差,没办法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心情烦躁、不宁静。因此我们把高中学区取名叫静园,让学生在静文化中升华孝雅教育内涵,让学生入静、悟静,并在静的哲思中树立高远的志向,形成优美的人格,实现孝行成大德,雅行铸完美的孝雅教育目标。1、营造静文化氛围,在雅韵别致的静园大门上,我们张贴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在静园教室的外墙、走廊、过道上,挂满了先贤哲人关于静与修养、静与学习心境、静与思维、静与做人的精警格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3、4、
郑领同学在“让静与孝雅同行”的征文中也这样写道:
静,是一种深沉,它不张扬、不浮躁,就像无风时湖面上的水,通彻透明,不起半点涟漪。拥有静的品质,将会让我们不再浅薄;享受宁静,才能使我们的心情充满平和、举止文雅。同样地,宁静的社会底蕴才会创造和谐与美丽。 以静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提升了孝雅教育的育人功能,使我们的学生由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由牵挂父母到心系天下;由报效父母到报效祖国;由造福家庭到造福人类。这是灵魂的彻悟,是世界观的彻变!仙源学校以静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完成了正确价值观取向的思想大飞跃。
实践证明:孝雅文化让我校的全体师生在健康和谐、积极人文的氛围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握“两行”教育的内涵,创新“两行”教育的途径,提升“两行”教育的功能,以孝行育成大德,用雅行铸就完美。
怎样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一、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关注生活,写出个人生命体验。像我们所说的“责任”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责任感是不同的。而这种话题更多地体现在针对学生这一个年龄层次来进行命题的,更多是关于责任、生活,不是空洞地喊口号式责任,而是注入了很多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责任。
二、从哲理的思辨性方面去思考。比方说“优势与成败”这个话题,体现出成败和优势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具有优势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而在劣势下面他也并不一定就失败。这是一种辩证哲理思维,我们平时要多去仔细思索、思考,从理性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作文内容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注意用辩证眼光看问题。
三、结合我们时代的一些特点去思考。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有利于从时代的眼光去把握问题。
四、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我们平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素材,而且要按不同的类别分门别类。比如从自信心的角度去总结一些素材,从责任的角度又总结一些素材。可以按这样的类别整理情感、道德、科技、环境、自然、人生感悟、社会生活、文化问题等等。
雅,义为典雅、高雅、优雅。
俗,义为庸俗、鄙俗、世俗。社会,从来推崇的乃为大雅之谈。
大街小巷,茶前饭后,光从胡同里所议的闲杂琐事,以及集铺邻里街坊间所讨论的话题中心,就充分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厚底蕴。记得曾经与小舅舅一家在某酒店聚餐,饭局上,大家就一些家庭琐事,以及不大不小的事在泛泛而谈,没想到小舅妈冷不丁的冒出一句怎么在这种场合谈论如此有伤大雅的事!这下,大家都愣住了,不知何为有伤大雅?伤大雅,即为大俗、鄙俗之事。
难道有明文规定家庭聚餐上谈论小事就被定为伤了大雅,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按照这样说,我明白了,以后在聚餐时必须正襟危坐,大家一脸正经地就近期伊拉克石油问题、莫斯科恐怖袭击,以及愈演愈烈的红杉军事件做详细分析,并大刀阔斧就国家资源问题发表意见,这足够称的上大雅了吧!国家大事固然匹夫有责,可老百姓在关注国情的同时日子不还得要过?一些闲杂的小事在新闻联播播出是不妥当的,但是一家人聚餐上对一些小事的谈论又有何不可呢?何来大俗大雅之分?此时谈论所谓的高雅只会让人觉得做作,引用时下流行的话乃为:哥说的不是琐事,是高雅若从娱乐角度出发,这大雅与大俗是难以区分。就拿张艺谋导演的新作《三抢》来说,它包涵着东北二人转,混杂着古现代元素,夹杂着不一的南腔北调,这难道不是一道杂乱之菜?怕是俗到家了吧!可就是这样一部俗到彻底,连整个影坛都为之惊吓的影片仍有大批的市民掏钱买帐,虽褒贬不一,但票房却一路飞涨,且入围许多电影的评奖。
这大俗还能被称为一般意义上的俗吗?若是的话,那为何几千万的市民会去自掏腰包来看一部大俗之作?Ladygaga,时尚女魔头,从夸张、个性、雷人的造型誓死做到不雷死人誓不休的目标,在娱乐圈本为时尚风向标,如今的娱乐圈,细看各式的行头,大红配大紫,大绿配大黄,许多混搭的禁忌,早已被人们的审美观念所淘汰,颜足越出众,造型越雷人,就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这毫无规律的混搭风,禁忌的色彩碰撞,乃为大俗中的大俗,但为之受到无数人的热烈追捧,让这股大俗之风遍及了整个世界,而从古至今被上海女人所热捧的旗袍,则是相见甚少了,偶尔在街上有幸遇见,竟会有路人议论:雅过了头吧,真俗。古来有道,大俗,大鄂之,人们应敬而远之;大雅,素雅,高洁,乃为人们追捧之气。
习如今,大俗亦大雅,大雅亦大俗,这其中无形的界限变得更加虚无,几乎连模糊的概念都不复存在。或幸焉,或不幸焉。
此乃独吾之所见也。
雅语,让你我和谐
“雅语”这个词,念出来不要一秒钟,可真正做起来可不是一秒钟就能办到的事。雅,顾名思义,就是文雅、文明的意思。
那雅语的意思显然就是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仪态、与人交往的礼貌、诚实守信的品质等等,就可以知道“雅语”这个词有多深的含义呢?“雅语”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纽带。特别是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如果不能使用“雅语”,就会加深同学之间的矛盾,伤害同学之间的友情。记得有一次,某个同学不小心碰了一个同学一下,被碰的同学马上就显出凶恶的样子,而且还说出难听的话,导致两人互相辱骂对方,他们你骂我,我骂你,互不相让,最后竟然大打出手,幸好学校老师劝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再来看看另一个事例。我们班有个男生把班长的脚踩了一下,男同学正准备给班长道歉。班长是个女生,她不但不生气,反而面带笑容说:“没关系,我的脚大,受得了。”她的话一出口,那男生更加不好意思了,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们俩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就在几句“雅语”消失了。
我想,前面事例中的两个同学如果能相互谦让,说一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或者“没关系,你不是有意的”之类的话,事情就不会越变越糟,更不至于闹到拳脚相加。“请、谢谢、对不起”等这些简简单单的词语,要说出来应该不是很难。但有些人为了要面子而难以启齿。同学们,面子固然重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更重要。
我们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句话要求自己,让雅语常从我们口中说出,因为它能让你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