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5 0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21:52
篇一: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暑假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仿佛还在眼前。这学期以来每一位教师都致力于太古三代导学案的运用上。大家有过迷茫,有过彷徨,这些也都发生在我的身上。那么现将本学期自己在课改方面的感受浅谈一下。
一:迷茫
从暑假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开始认识了何为太古三代导学案,在培训中懵懂得知了如何使用三代导学案。但是,当走进课堂,似乎将理论变为行动却是那么的困难。学生布置如何去掌握新知识,而我站在自己的位置急的抓耳挠腮,不明白该怎样办?因为简单的知识,孩子们能够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但是稍微复杂的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却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从下手。而我却又不明白是该说还是不该说?
二:寻求帮忙
于是数学组就导学案的使用展开了业务学习讨论。大家将不会的问题抛出来,一齐想办法,经过几个业务会,大家仿佛理论知识掌握的足够透彻。于是如何来上好课又称为一个重点资料。海燕姐和高迎迎暑假时去参与了太古三代导学案的培训,于是俩人自告奋勇的为大家开始上示范课。大家都用心去听课,并进行了激烈的评课。所有课堂中的问题给他们一一进行交流,他们也凭着自己对课堂的理解,给我们耐心讲解,大家似乎拨开了一点云雾。
三:自主实践
有了前面的工作,于是数学组开展了校内公开课。上课前我又一次咨询了高迎迎老师,并且选了一节课型资料都相对不那么难的课。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们用心程度没有之前那么高,我也能够理解,因为新型课型孩子们一下子也不可能很快理解。但是这节课至少在运用三代导学案上多了几分得心用手。
四:视状况而定
我们每个学生的状况不同,静下心来思考,为何太古学生能够运用自如无论是何课型,但是我们却不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孩子正在理解新事物,而他们已经在运用新事物,从理解到汲取再到运用,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也明白一点,不能课课都这样,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天才。于是我视状况而定,泰国复杂和艰难的课程,我以多引导为主,而简单的课程就以学生为主,这样三代导学案才能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负担。
这学期全区用心学习太古三代导学案,所谓课改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更快掌握知识,并且是快乐的掌握。所以以上是我这学期以来自己的所思所做。当然课改的路还很长,在这条课改之路上不仅仅需要行走,更要边思考边行走。
篇二: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改是核心。2012年3月,我校全面启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工作。全校21个教学班,1205名学生,38位教师参与了课改实验。2012年秋季提出了高效课堂“1+345”教学模式。即:“1”是指高效课堂即生本课堂,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向“潜力本位”进发,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潜力。“3”是指贯穿课堂的三种学习时间:预习、研习、练习;“4”是指师生的四种教学行为:倾听、自主、合作、展示;“5”是指教学的主要流程: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练习反馈。创新的“1+345”教学模式,打造了校园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营造课改氛围,开启课改思想之门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是课改实施的前提。针对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定力不足、行政推动力缺乏等制约因素,我校从营造课改氛围,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热情入手,在做好课改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师资培训常态化。近九个月的课改实验,能够说师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我校召开新课改动员大会1场,课改实验中期小结2次,聘请专家讲座3次,开展高效课堂体验活动2次,组织理论培训9次,组织研讨课27节,观摩课12节,参与导学案编写教师41人,撰写学习心得73篇,赴外地参观学习123人次。
二是管理制度细致化。我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三步走”总体目标,即:第一步,2012年,实现教师有所认识、模式基本成型;第二步,2013年上学期,模式趋于成熟,质量有所显现;第三步,2013年下学期,模式富有特色、质量明显上升。同时,我校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课改管理制度,如:《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制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奖励制度》等。
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培训与制度建设,转变教师观念,转换师生主角,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课改前沿知识,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开启教师课改思想之门。
二、完善实验过程,构建课改管理系统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工作中,实验过程是关键。我校实施“三抓三重”策略,逐步构成*、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促进新课改工作目标的逐步落实。所谓“三抓三重”,是指抓高效课堂教学重细节,抓骨干教师引领重活动,抓校本研训重实效。
1、抓课堂重细节做到“五看”。一看小组建设,是否建立组名、设计呼号、选拔培训组长、优化组合组员、明确帮扶对子,是否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课改文化;二看导学案编写与运用,是否注重导学案作用的发挥,注重学法指导,是否重视导学案反思与再研究工作;三看课堂教学环节“三要素”、“五环节”是否落实;四看课堂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五看试验示范班是否在年级中起到辐射、示范、“以点带面”作用。而这些课堂细节的落实则透过教学部门、联点行政严格的“走课”、“推门听课”、“开门听课”及组织“研讨课”、“观摩课”、“群议课”等制度予以落实。
2、抓骨干重活动注重“两头”。学科骨干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年轻教师持续发展是力量源泉。我们把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论坛,上一节研讨课,研究一项小课题,带一名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五项研究”活动,即每学期写一本教学反思,交一份教材分析报告,记一本读书笔记,听评课不少于20节,组织一份群众备课的主讲稿。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齐,使青年教师有所依靠,骨干教师看到成果,从而到达互相促进的目的。
3、抓教研重实效突出“两点”。一是突出校本研训重点。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研训工作重点,要求课改教研组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确立研究的专题,在群众备课中得到体现。二是注重校本研训过程管理重点。为了加强对校本研训的过程性管理,校园明确了行政人员分工及职责,完善相关制度。行政人员务必与联点的教研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的真正落实。同时,建立行政人员检查督导制、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制。
三、落实保障措施,建立课改保障体系
为构建以学案为载体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校园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组的作用,全面规划、统筹、指导校园课改工作,切实增强对课改工作的职责感、使命感。二是实施操作保障。我校教学部门加强课改示范引领,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用心营造讲课改、学课改、比课改的良好氛围,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是经费投入保障。校园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加大课改投资力度。近九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培训、学习、体验投入资金4。1万元,编印导学案4。85万元,拟投入课改所需教学设备资金约13万元,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师资储备。
课改是一场改善教育生态的*。这场*只有找到了规律,选对了模式,抓住了本质,就能够创造奇迹。在近九个月的课改实验中,我们有过迷惑,有过徘徊。但一路走来,局领导的关怀、鼓励,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忙,老师们付出的艰辛,同学们收获的成长,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大雾弥漫之后阳光终会普照大地,我们期盼着高效课堂因此变得和谐而幸福,智慧且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