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3 13: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44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文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高考,出题都越来越偏向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国学常识作为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在考试中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应用于学生的实践当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李白著名的诗句妇孺皆知,但“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并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睡觉的床,因为睡在床上是不可能看到月光的,更看不到地上的霜的。
我们首先从意境上来分析,你想,李白这个浪漫的大诗人,怎么会躺在房间的床上,然后再举头望向天上的明月呢?这也太不雅,太不符合浪漫大诗人的气质了!
据乾隆二十三年《李太白集》王琦注本,这首诗原版文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乾隆二十九年蘅塘退士编纂《唐诗三百首》时,才被改成现在这个样子。
照此理解,“山月”就更不可能穿窗而过了。
所以,此处李白这首“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指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寝具,而当时李白望月也并不在房间里进行的,那此处的“床”应该作何解释呢?
退休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却对此解释产生了怀疑,经过一番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床乃井床,即井台上的围栏”。这一考证结果不但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一幅《<静夜思>诗意图》。
事程实的论文《新议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字》发表后,揭开了文坛多年的错解,即《静夜思》中的“床”不是“睡床”而是“井床”。论文不但取得了版权,而且被广泛转载,并被译成日、英文在国外流传。此外,李白还有一首诗《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此处的“床”,如果理解为床榻也不合理,因为卧室比较狭小,小孩子不会骑着竹马在床边玩,所以此处的“床”与“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一样,也不是卧榻的意思,而是井栏的意思,当时蒙曼在《百家讲坛》中也如此说明。
而且,不但我们产生了疑问,就连大文豪郭沫若都质疑:“如果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
收藏家马未都从文物角度提出:“在唐代以前门窗都非常小的,门是板门,不透光的,窗非常小,月光是不可以进入室内的,尤其当你的窗户上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古代的井口,一般由井栏形成方框围住,防止人跌入,方框形的井栏像床,因此,井栏又叫银床。《康熙字典》里就说:“又井杆曰牀。《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床”字以前写作“牀”)
床是井栏,那么这首诗写的是户外,这样解释《静夜思》就非常通顺了。秋夜,李白走到井栏边,看着地上的月光,以为是下的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念家乡。如果在房间里面,一是不可能怀疑地上有霜,二是抬头望月也不方便。
所以,床是井栏,那么这首诗写的是户外,这样解释《静夜思》就非常通顺了。秋夜,李白走到井栏边,看着地上的月光,以为是下的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念家乡。置身于井边的围栏处,举头遥望天上的明月,顿生一种思乡之情! 如果在房间里面,一是不可能怀疑地上有霜,二是抬头望月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