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9 01: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21:55
【 #诗词鉴赏# 导语】《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应作于公元1129年深秋,赵明诚病卒后,词人痛定思痛的一段时间。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了解下李清照的诗词《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欢迎阅读!《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赏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两句,以“天上”、“人间”对举,含有“天人相隔”的意味,看似写景实则蕴含沉痛哀情。因为天上星河转换,人间便意味着季节的变化,所以“凉生枕簟泪痕滋”句,首先突出一个“凉”字。对于孀居之人来说,秋凉是极其撩人的,想到自己孤独存世,无人知冷知热,这种寒意就更加明显,以至“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句,可知词人原本和衣而卧,等到解衣欲睡时,天已经很晚了。“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夜已深沉。
下片“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承接上片的“起解罗衣”。词人解衣欲睡,看到衣服上的图案,便止不住又伤感起来。“翠贴”、“金销”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莲蓬”给人以“莲子”(怜子)的想象;“藕叶稀”是说衣服磨损破旧了,其次也给人以凋落衰败的感觉,仿佛是说自己所爱的人已经如这凋残的荷叶般谢世了。(当然,作者未必有此心理,读者却可以产生这方面的联想。)所以,当词人看到衣服上的绣花就联想到悠悠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天气”指的是时节,是说又到了秋季,和往日是一样的时节。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中与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天气,而且自己也穿着这件衣服。可是如今的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虑的女孩子了。这两句都是极寻常的口语,却把人事的沧桑变化写得极其深刻,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0:57
【 #诗词鉴赏# 导语】《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应作于公元1129年深秋,赵明诚病卒后,词人痛定思痛的一段时间。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了解下李清照的诗词《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欢迎阅读!《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赏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两句,以“天上”、“人间”对举,含有“天人相隔”的意味,看似写景实则蕴含沉痛哀情。因为天上星河转换,人间便意味着季节的变化,所以“凉生枕簟泪痕滋”句,首先突出一个“凉”字。对于孀居之人来说,秋凉是极其撩人的,想到自己孤独存世,无人知冷知热,这种寒意就更加明显,以至“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句,可知词人原本和衣而卧,等到解衣欲睡时,天已经很晚了。“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夜已深沉。
下片“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承接上片的“起解罗衣”。词人解衣欲睡,看到衣服上的图案,便止不住又伤感起来。“翠贴”、“金销”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莲蓬”给人以“莲子”(怜子)的想象;“藕叶稀”是说衣服磨损破旧了,其次也给人以凋落衰败的感觉,仿佛是说自己所爱的人已经如这凋残的荷叶般谢世了。(当然,作者未必有此心理,读者却可以产生这方面的联想。)所以,当词人看到衣服上的绣花就联想到悠悠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天气”指的是时节,是说又到了秋季,和往日是一样的时节。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中与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天气,而且自己也穿着这件衣服。可是如今的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虑的女孩子了。这两句都是极寻常的口语,却把人事的沧桑变化写得极其深刻,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