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9 00: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1:01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初中科学》参*及解析
【来源于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答案】C。解析:电压表分别连接在ad、bd两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故障出现在bd之间,ab、bc、cd不可能短路,故障只可能是bc或cd断路,故选C。
【知识点】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的特点
【难度等级】★
2.【答案】A。解析:A.混合型晶体(又称过渡型晶体),晶体内可能同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作用力,具有若干种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这类晶体称为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内既有共价键,又有类似金属键那样的非定域键(成键电子并不定域于两个原子之间)和分子间力在共同起作用,可称为混合键型的晶体。故A选项正确。
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足球烯是分子晶体,故B选项错误。
C.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金刚石(C)、石墨(C)、足球烯(C60)是单质,他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选项错误。
D.足球烯之间的键不能用经典价键理论解释,如同苯一样,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离域π键。C与C间杂化类型介于sp2与sp3之间,是sp2.28杂化。未杂化轨道,形成了60个C公用的大π健(类比于苯6个C形成的π键)。每个碳原子和三个碳原子成键,剩余的电子形成大π键。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的结构—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难度等级】★
3.【答案】B。解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知识点】自然地理—射电望远镜
【难度等级】★
4.【答案】B。解析:血型是由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如下表:
据题意可知,该学生的血液与A型血发生凝结作用,与B型血液没有发生凝结,该学生的血液中含有B凝集原,故血型为B型。故选:B。
【知识点】初中-生命科学-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人体血液和循环
【难度等级】★
5.【答案】A。解析:A为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
B为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C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
夏季,在冷锋的地面锋线附近,一般会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现雷暴、甚至冰雹、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锢囚锋具有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两侧均为降水区,先是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这两种都可能出现雷电雨和雷暴天气。但是锢囚锋是冷空气快速上升与暖空气相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故选A。
【知识点】地球和宇宙——人类生存的地球——天气与气候——天气
【难度等级】★★★
6.
7.【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BD.增大管进口的宽度与增大排气速度,增大排气速度;C.增大管的长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故选C。
【知识点】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难度等级】★
8.【答案】略。
9.【答案】A。解析:如下图所示为HIV病毒和免疫细胞数量变化关系。
故选A。
【知识点】高中生物—体液免疫
【难度等级】★
10.【答案】D。解析:
【知识点】高中化学—有机物—苯
【难度等级】★★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参*】(1)图1:保护组织,其功能为: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
图2:输导组织,其功能为: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
图3:营养组织,其功能为:储藏营养物质。
图4:分生组织,其功能为: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
(2)图示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直观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能够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使讲解有所依挂,思考有所指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种有效而高效的教学方法。
②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形象记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信息。
③增强信息传递的准确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点】初中生物—植物的结构层次—组织;教学论—图示教学法
【难度等级】★
12.【参*】
(1)板块构造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基本论点有4个。
①地球的上壳层按物理性质可分为:
a.脆性和粘性都较大的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最上层)。
b.脆性和粘性都较小的软流圈。
②岩石圈在侧向上分为若干个大的刚性板块,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界面经历着长期、缓慢、规模巨大彼此相对的水平位移,板块在裂谷带拉开(海底扩张),洋壳在深海沟——岛弧带俯冲(消亡)。
③板块水平位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中的热对流,拉开(扩张)发生在上升流的地段之下,俯冲(消亡)则发生在下降流的地段上。
④在全球范围类,板块在扩张带的拉伸(离散)与在消亡带的挤压(汇聚)之间互相补偿,使地球半径得以基本保持不变。
(2)①科学史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科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②建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了解科学本质,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史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科学家形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各种举动出现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曲折,同时明白科学家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提高学生学习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
③科学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依托。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知科学发展史的全过程,构建多元知识结构,促使科学课程的优化。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30分,共50分)
13.【参*】
(1)C;这道题的难度为中等难度,主要考察的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但是结合了气泡的移动方向来考察蒸腾作用的意义,需要学生在认识蒸腾作用可以为根部吸水提供动力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得出答案,因此属于中等难度;
(2)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3)教学案例
一、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那么植物是怎样进行这些活动的呢?这些活动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顺势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呼吸作用
活动前:【提出问题】和人类一样,植物也在随时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人类一样吗?
活动中:【多媒体展示】①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A、B广口瓶中,密封避光处理一夜,一夜之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两个广口瓶中,A瓶中蜡烛熄灭,B瓶中蜡烛继续燃烧;
②将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置于温暖黑暗处,一夜之后收集瓶中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A、B保温瓶中,密封避光处理一夜,一夜之后,测量两瓶温度,A瓶温度更高。
活动后:【学生汇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教师补充】呼吸作用是植物吸收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活动二:光合作用
活动前:【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又有哪些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活动中:【小组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活动后:【学生汇报】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在酶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活动三:蒸腾作用
活动前:【教师讲解】展示植物叶片图片,讲解叶片结构。
活动中:【多媒体展示】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枝叶茂盛的基叶上,只能套住茎和叶,袋口扎紧。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发现未涂抹凡士林的部分塑料袋内部有水珠。
活动后:【师生总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来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提出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走,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能从根部流向叶片呢?
【师生总结】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