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用活教材链接生活注重体验既注重内容范围又注重体系的教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8 20:1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0:59

  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僵化;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枯燥说教,使得学生体验不够,知与行分离。笔者以为,《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要用活教材,链接生活,注重体验。
  
  一、用活教材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父母的疼爱》(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课)时,对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教材在起始部分的“故事会”(讲讲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面接着,安排了“角色表演”。教科书上是这样提示的:你能不能将你所讲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剧本,由你来扮演你的父亲或母亲,通过扮演体验一下父母对你的那份深爱。执教老师没有在这个环节安排表演,而是将表演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师生进行了合演(教师做孩子的妈妈,学生做孩子小强)。
  表演过程:妈妈劳累了一天,天黑时才下班回来。妈妈因感冒坐在椅子上不断咳嗽。小强倒了杯开水,拿来了家里治感冒的备用药,劝妈妈吃药。妈妈吃了药后,看见地上脏了,就拿起扫帚准备扫地。这时,强强主动对妈妈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扫吧!”强强扫好地后,妈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妈妈忘了给你买书了。我现在就去买!”强强赶忙拉住妈妈,说:“你今天身体不好,就别去了,明天我自己买吧!”(表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评析】
  教材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案例和一些提示,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述教学案例,教师没有在学生讲了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安排表演,因为此时表演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在角色分工上,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一是这个故事只有讲故事的学生自己知道,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学生因缺少深度体验而难以再现当时情景;二是学生年龄相仿,让一两个学生扮演其他学生的父母,观看表演的学生说不定会说些不雅的话,只要出现“不当”的笑声,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试教时,也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经过调整,表演安排在学生怎样报答父母,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学生的妈妈,在年龄、生活经验上,学生都可以接受,所以,在表演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根据生活情境恰当地用行动来报答父母上。这样的表演,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链接生活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课)时,拎着一个袋子进了教室,让学生从这个袋子中取出圆珠笔、文具盒、小闹钟、手电筒等与塑料有关的生活用品,感受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教师让学生选择:班上要买一只洗手盆,是买木头的、玻璃的、塑料的,还是买铜的?学生选择了买塑料的,其理由是:木头的显得笨重,不易清洗,时间长了还会漏水;玻璃的易打碎;铜的太贵,掉在地上容易将地砖击碎。而塑料的既便宜、轻便、耐用,又有各种色彩,看上去很美观。通过判断,学生认识了塑料的优点,认识到塑料的发明是伟大的。接着,教师播放生活中因乱扔塑料制品而造成污染的种种“难看”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评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就要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与儿童的生活“面对面”。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就教材说教材,而是千方百计地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第一步,不是单纯凭借书上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是从一个个可感的实物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第二步,也是从生活出发。班上要买洗手盆,买哪一种?学生判断、讨论的过程,就是感受塑料的优点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第三步,展示生活中的“白色污染”,那一幅幅目不忍睹的画面,来源于学校、家庭周边的生活环境,再让学生说说这些污染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对合理使用塑料制品,保护环境就有了情感基础。这样的教学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注重体验
  【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不胆小》(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0课)时,引导学生说了自己克服胆小的做法后,当场进行了训练。首先,请班上平时胆小的一位女孩子到讲台前唱一首歌。那女孩子羞红了脸走到讲台前,不愿开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那位同学终于开口唱了,尽管开始时声音还不够响亮,但随着学生的掌声,她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之后,老师又让另一个胆小的学生去校长室请校长到班上来给学生讲讲如何克服胆小。与此同时,要求班上的其他同学将自己的作业送到听课的老师们面前,请老师提提意见,并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束时,去请校长的那位学生和校长一起来到多功能教室。校长走上讲台,表扬了那位同学,并对同学们讲了自己小时候“克服胆小”的事例。
  【评析】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倡导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教师在主体性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我不胆小》一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因为“不胆小”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上述教学案例,执教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去克服胆小。如,请胆小的学生在公开场合唱一首歌,请胆小的学生邀请校长到班讲讲如何“克服胆小”(这个过程很有创意,一是校长讲很有说服力,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那位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得的锻炼),请全体学生跟陌生的听课教师说话(教师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训练)。这样的教学,学生有了切身的活动体验,效果怎能不好?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是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姜堰市张沐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1:57

  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僵化;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枯燥说教,使得学生体验不够,知与行分离。笔者以为,《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要用活教材,链接生活,注重体验。
  
  一、用活教材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父母的疼爱》(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课)时,对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教材在起始部分的“故事会”(讲讲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面接着,安排了“角色表演”。教科书上是这样提示的:你能不能将你所讲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剧本,由你来扮演你的父亲或母亲,通过扮演体验一下父母对你的那份深爱。执教老师没有在这个环节安排表演,而是将表演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师生进行了合演(教师做孩子的妈妈,学生做孩子小强)。
  表演过程:妈妈劳累了一天,天黑时才下班回来。妈妈因感冒坐在椅子上不断咳嗽。小强倒了杯开水,拿来了家里治感冒的备用药,劝妈妈吃药。妈妈吃了药后,看见地上脏了,就拿起扫帚准备扫地。这时,强强主动对妈妈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扫吧!”强强扫好地后,妈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妈妈忘了给你买书了。我现在就去买!”强强赶忙拉住妈妈,说:“你今天身体不好,就别去了,明天我自己买吧!”(表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评析】
  教材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案例和一些提示,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述教学案例,教师没有在学生讲了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安排表演,因为此时表演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在角色分工上,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一是这个故事只有讲故事的学生自己知道,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学生因缺少深度体验而难以再现当时情景;二是学生年龄相仿,让一两个学生扮演其他学生的父母,观看表演的学生说不定会说些不雅的话,只要出现“不当”的笑声,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试教时,也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经过调整,表演安排在学生怎样报答父母,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学生的妈妈,在年龄、生活经验上,学生都可以接受,所以,在表演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根据生活情境恰当地用行动来报答父母上。这样的表演,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链接生活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课)时,拎着一个袋子进了教室,让学生从这个袋子中取出圆珠笔、文具盒、小闹钟、手电筒等与塑料有关的生活用品,感受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教师让学生选择:班上要买一只洗手盆,是买木头的、玻璃的、塑料的,还是买铜的?学生选择了买塑料的,其理由是:木头的显得笨重,不易清洗,时间长了还会漏水;玻璃的易打碎;铜的太贵,掉在地上容易将地砖击碎。而塑料的既便宜、轻便、耐用,又有各种色彩,看上去很美观。通过判断,学生认识了塑料的优点,认识到塑料的发明是伟大的。接着,教师播放生活中因乱扔塑料制品而造成污染的种种“难看”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评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就要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与儿童的生活“面对面”。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就教材说教材,而是千方百计地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第一步,不是单纯凭借书上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是从一个个可感的实物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第二步,也是从生活出发。班上要买洗手盆,买哪一种?学生判断、讨论的过程,就是感受塑料的优点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第三步,展示生活中的“白色污染”,那一幅幅目不忍睹的画面,来源于学校、家庭周边的生活环境,再让学生说说这些污染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对合理使用塑料制品,保护环境就有了情感基础。这样的教学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注重体验
  【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不胆小》(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0课)时,引导学生说了自己克服胆小的做法后,当场进行了训练。首先,请班上平时胆小的一位女孩子到讲台前唱一首歌。那女孩子羞红了脸走到讲台前,不愿开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那位同学终于开口唱了,尽管开始时声音还不够响亮,但随着学生的掌声,她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之后,老师又让另一个胆小的学生去校长室请校长到班上来给学生讲讲如何克服胆小。与此同时,要求班上的其他同学将自己的作业送到听课的老师们面前,请老师提提意见,并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束时,去请校长的那位学生和校长一起来到多功能教室。校长走上讲台,表扬了那位同学,并对同学们讲了自己小时候“克服胆小”的事例。
  【评析】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倡导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教师在主体性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我不胆小》一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因为“不胆小”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上述教学案例,执教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去克服胆小。如,请胆小的学生在公开场合唱一首歌,请胆小的学生邀请校长到班讲讲如何“克服胆小”(这个过程很有创意,一是校长讲很有说服力,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那位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得的锻炼),请全体学生跟陌生的听课教师说话(教师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训练)。这样的教学,学生有了切身的活动体验,效果怎能不好?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是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姜堰市张沐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人字梯有什么安全隐患吗 怎样激发青春期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激发青春期孩子的内驱力 ...小题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n... L1和L2串联 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 当L1断路后 电压表测的为什么就成了电源... L1和L2串联,用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L2不亮时,电流表为什么测的是电源电... 电路上传连两个灯泡L1与L2电压表测L1电压,当L1短路与断路时电压表情况... 对方拖着不办离婚手续该怎么办 计算机一级电子表格怎么拿分 如何配置思源黑体为latex中文字体? 思源黑体字体怎么安装 【活用教材,提高效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云南最不可能发生地震的城市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会地震吗 曲靖地震带在哪里 茯苓怎样吃才去除体内湿气茯苓怎么吃祛湿 太保保利盈两全保险的优点有什么? 眼眵的国语词典眼眵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晖_的解释晖_的解释是什么 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简介,曹丕称帝后定都洛阳 建筑构造的第五部分 如何让男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关于高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宣传版面 翡翠玉吊坠如何鉴别好坏翡翠玉吊坠怎么鉴别 苹果怎么修改2019年 苹果手机怎么修改第二次 苹果手机怎么修改 怎么修改苹果手机 苹果手机改怎么改 远目的结构 远目的结构是什么 目宿的解释 重庆迈高电梯故障代码 快意电梯故障显示e3o怎么回事 高德地图怎样使用AR导航功能啊? 高德地图怎么开启ar实景导航 酸汤土豆丸子的做法,酸汤土豆丸子怎么做好吃 QQ在线 歌词 《谁是恐龙》 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谁是恐龙》教案 有没有人救了一个小疙瘩迪达拉的歌谣 张震岳OK2010的歌词? 别人都是小恐龙只有ty是葡萄精是什么歌 新鲜野枸杞如何保存 小毖的诗句小毖的诗句是什么 尚书无逸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这里所谓嗣王指的是 《太甲训》讲了什么?《太甲训》三篇释义详解! 百信银行的百分贷最高可以贷到多少钱申请入口在哪利息高不高啊 北京首套房利率 2023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基础考点梳理 2017年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考点:ISO质量管理体系 太平十八六养老年金险(互联网专属)有必要买吗?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