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求助:十八岁和其他 原文——杨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6 10: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3:00
<十八岁和其他>
[内容简介]
十八岁是每个人走进*阶段的门槛,是未成年人与*的年龄分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稚气未消却又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希望以*的姿态面向家人与社会。因而,十八岁的孩子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思考与判断却又缺少理性,难免偏激。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范例。
原文的副题为“贺长子东东生日”,杨子在孩子生日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诉说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给了孩子一份珍贵的人生礼物。
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创造意图.
2.认识青春,把握青春,理解父母.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诉说自己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文章开头,作者坦陈:想到今天是孩子十八岁生日,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另一方面,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但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焦急忧虑”、“激动喜悦”毕竟转眼逝去,作者的迷惘比欣慰多了一些浓重的思绪。
第2段沿着“迷惘”展开,继续诉说自己的心情。作者反思父爱之中“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真切地诉求“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孩子,基于愧疚心理的诉求激荡着无限的爱意。
第3、4两段又从新的角色定位上叙说自己的欣慰。这种欣慰,在于作者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明友了;这种满意开怀,在于“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甚至人生知己。在此,一般意义上的父亲角色被弱化,“朋友”、“挚友”、“知己”三次递进强化,表达了希望孩子把父母当朋友的愿望,也为下文展开交流对话找准了心理定位。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二层为孩子分析,指出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对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谈人生。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同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我”虽然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这一部分作者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再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包含了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这些内容。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表现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运用书信体的行文方式,以谈话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