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08: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4:59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初二《敬业与乐业》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1.初三《敬业与乐业》课件
教学设想:本文为八(下)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道德修养”,《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敬业”和“乐业”两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所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
亵dú()、pián进()、教huì()、jiǎn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 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3.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学法指导: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议论文中,就要领会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四、交流互动
1.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敬业”和“乐业”两个问题。
“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五、质疑交流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六、自主小结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这篇讲演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什么是敬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全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
七、反馈练习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八、布置作业
1.本课《与课堂同行》
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陋室铭》
2.初三《敬业与乐业》课件
【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2、仿写练习:
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3.初三《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第二单元的课文设置中有三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的复习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
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01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初二《敬业与乐业》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1.初三《敬业与乐业》课件
教学设想:本文为八(下)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道德修养”,《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敬业”和“乐业”两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所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
亵dú()、pián进()、教huì()、jiǎn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 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3.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学法指导: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议论文中,就要领会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四、交流互动
1.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敬业”和“乐业”两个问题。
“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五、质疑交流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六、自主小结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这篇讲演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什么是敬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全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
七、反馈练习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八、布置作业
1.本课《与课堂同行》
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陋室铭》
2.初三《敬业与乐业》课件
【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2、仿写练习:
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3.初三《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第二单元的课文设置中有三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的复习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
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