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六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14: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4:33
【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相传,何瑭在沁阳县作官时,有一位钦差大臣从那里经过,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钦差大人很不高兴,心想:我所过之处,大小*都夹道欢迎,热情招待,唯独你何瑭竟敢如此无礼!有心给他点颜色看看,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着小雨。钦差大人带着人马正走之间,突然见一个青年农民扛着锄头,戴着斗笠,提着一双新布鞋在泥泞中奔走。他顿时心生一计:立即下令将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内,让他定罪。
那青年农民无故被捕,十分气愤,连声大叫着“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这位青年忠诚老实,冒雨回家,有何罪过?这不是钦差大人在有意刁难于我吗?又一想,既然钦差大人送来让我审理,其中必有定罪之处,若审不出,他必定从中抓住什么柄把,对我进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边审讯,一边仔细观察。当他看到那位青年提着一双布鞋时,豁然心亮,立即问道:“这鞋是谁给你做的?”那青年说:“是我的妻子。”何瑭又问:“你的身体是谁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这时何瑭就把惊堂木“啪”地一拍,佯装厉声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遗体,这不是滔天罪行?还讲什么冤枉?”随时将“犯”人押向钦差大人处。并判那青年在母亲面前磕三个响头,以其守法洗身。
钦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阅的案卷时,不由一惊,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农民。
【篇二】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马上让伙计们烧炕。”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来,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接着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知道,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篇三】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有一条可以媲美西湖的秀丽湖泊,它就是西湖的“姐妹湖”湘湖。相传,湘湖葫芦般的形状竟然与神农氏有关。
一日,神农氏来到浙江杭州郡内试尝百草,走到山上树林里,突然看到一只硕大的毛毛虫静静地伏在一株植物茎秆上,那毛毛虫足有一尺长,浑身都是长毛。神农氏的徒弟孙娃上前想拍死毛毛虫,被神农氏劝住:“徒儿休得无礼,它也是一条生命,切不可胡乱杀生。”说完,神农氏发现毛毛虫尾部竟然有条伤痕,还流着一些绿色的黏液。
原来它受伤了,怪不得躺在草茎上不动。神农氏从身边拿出一株药草,把药草的几片叶子撕开,搓出些汁液滴在毛毛虫的受伤处,边滴边说:“毛毛虫,看你的造化,希望这治伤草能在你身上起效果。”说完,神农氏和孙娃就走向另外一片林地。
神农氏尝药,即便万般小心,还是出了状况。那天,神农氏因尝了一株无名草而腹痛不止。看到师傅在地上打滚,孙娃急坏了,想不到这无名草竟然有如此毒性。可急有啥用,他只得抱住神农氏哭泣:“师傅,我该给您吃啥药才能让您止痛?”
神农氏此时已不能开口大声说话,“孙娃,我命在旦夕,此草非比寻常,绞痛得我肠子都要拧断,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此,告诫后人此草叫断肠草,让他们别再误食此草。”
看到奄奄一息的神农氏,孙娃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在女娲山里女娲仙殿打坐的女娲娘娘。女娲掐指一算,这神农氏有难,不去救治,其命休矣。想到这儿,她起身欲飞,却不料身边一株仙草上扑腾出一只蝴蝶,她在女娲面前轻舞着,然后说道:“娘娘,何须劳驾您去?前些日子我欠神农氏一个救命之恩,我要报答他。”
原来那蝴蝶就是上次神农氏救治的长毛毛虫蜕变而成。蝴蝶是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女娲把蝴蝶收在身边,封它为蝶王。别小看这蝶王,凡间的小毛毛虫都得听命于它。
女娲看着蝶王说道:“想不到你个小小蝶儿竟然也会知恩图报。其实神农救你之事我早已知晓,方才我是故欲往浙江郡内,我就是要看看你这蝶儿是否孺子可教也!”
“谢谢娘娘美誉,在下这就前往杭州郡救治神农氏。”
女娲轻轻喝住蝶王:“且慢。杭州郡山丘众多,草木茂盛,鸟类、蛇蝎都是你的天敌,我担心你此番前往会遭不测,你看看你全身泥土色,不好好伪装恐怕会有闪失。”
看女娲这样关切自己,蝶王目光中露出欣喜:“多谢娘娘指点,那要如何帮我乔装打扮呢?”
女娲想了想,然后眼珠一转,“有了,凡间现在正逢五月,百花盛开,我就让你穿一身花衣服吧!这样你和百花混在一起,那些天敌就无奈于你。”说到这儿,女娲双手向前一伸,立即,空中飞来鲜花百朵,女娲红唇轻启吐纳,霎时,那些花朵尽数被吹开,大大小小的花瓣化作花瓣雨打在了蝶王身上,一下子就形成一座花山把蝶王压住。蝶王慌乱起来,它挣扎着从花山堆里飞跃而出,然后上下左右地看,它想看看自己的翅膀压坏了没有。这一看可不要紧,蝶王吓了一大跳:“娘娘,娘娘,你把我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啊!”
这时,女娲又从身边掏出一只似锅子一般大的葫芦,对蝶王说:“蝶儿,这葫芦中装有茶籽,能解百毒,你到了凡间,只要把葫芦口打开,把茶籽给神农氏服下,他便会康复苏醒。蝶儿你要切记,这葫芦和茶籽已得天地灵气,不能让它们离开你的身体,否则会回不转我女娲山。”只见女娲向葫芦吹口气,立时,那葫芦已变成一只极其袖珍的小葫芦,粘在了蝶王身上。
一切妥当后,蝶王离开了女娲山在天空中飞着,没多久就飞到了神农氏晕倒的地方。这时,神农氏正抓着孙娃的手,他又痛昏了过去。
望着师傅受折磨,孙娃无奈地看着天空,心中在祷告,老天啊!让师傅挺过难关吧!就在这时,孙娃发现天空中飞来一只蝴蝶,它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漂亮的色彩,孙娃的眼睛开始发晕,世上哪有这样美丽的蝴蝶,莫非是上苍派它来救师傅了?
蝴蝶随风飞舞到神农氏身边,身体慢慢变大,然后停在神农氏身前,把小葫芦的口打开,轻轻伸进神农氏的嘴中。
看到蝴蝶把小葫芦的口放进神农氏的嘴里,孙娃看呆了,啊!这蝴蝶要给师傅吃啥东西?孙娃屏气凝神,没多久,蝴蝶抽出葫芦口说道:“孙娃,我是一个月前你家主人救治的毛毛虫,现已成为仙界蝶王,今奉女娲娘娘之命前来救治神农氏,方才我给你家主人灌了茶籽,那茶籽能解你主人身体之内的毒,但在他没醒来之前,你要守在这儿,以防他受豺狼虎豹侵袭,我想过不了多久,你家主人就会醒来,你们主仆二人以后尝药时要千万小心,如今我任务完成,就先告辞。”说完,蝶王就准备塞好葫芦口。
听到蝶王如此言语,孙娃欣喜异常,看来那毛毛虫真的还通人性啊!想到这儿,孙娃跑上前拉住蝶王的身体,“蝴蝶,你这葫芦中的茶籽是什么东西,让我看看行吗?到时我也好对主人有个交代。”说完,孙娃一用力便拉出了粘在蝶王翅膀上的小葫芦。
蝶王想不到孙娃要看葫芦,它想阻拦,但为时已晚,小葫芦一脱离蝶王的身体便立刻变大变沉。孙娃可不知葫芦还会变大,他的手没抓稳,葫芦一歪便向地上落去。这一落地可不得了,只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天空电闪雷鸣起来,孙娃吓得忙背着神农氏躲进了草丛。
轰隆隆,轰隆隆,那葫芦在地上开始慢慢变大。
蝶王和孙娃的对话女娲透过洞府宝镜看得真切,她抿嘴一笑,轻声吟道:“唉!造化!杭州郡内山脉奇秀、人杰地灵,看来我的宝葫芦是想安家在那里了。”说完,女娲对着空中伸出兰花指,嘴中低吟着“大、落、变!”
也真奇怪,女娲话音才落,那葫芦在轰隆隆的雷声中越发壮大,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上,一阵山摇地动过后,地上便出现了一个葫芦状深深的凹地,接着又是一阵轰隆隆隆,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多久便把凹地灌满,成了一个湖泊。
雨过天晴,神农氏苏醒过来。他听闻孙娃如此这般地给他讲述,忙对着天空跪倒在地,双手合拢拜谢女娲。
这时,空中传来女娲的声音,“神农,且莫谢我!你为民尝试百草遇毒,本尊理应助你。如今我那葫芦扎根杭州郡成了湖泊,有劳你为此湖起个名字吧。再者,我那宝葫芦中的茶籽已随湖水冲入浙江郡内各地,不消多时它们便会长成茶树,你尝试百草,易误食脏东西引起腹痛,你可食用茶叶解毒。神农,蝶王使命业已完成,我现将它收回我的女娲山,以后你和你的徒儿好自为之……”
“谢过女娲娘娘的相助。”看到远飞的蝴蝶,神农氏再次向着天空跪谢女娲!跪谢完毕,他把目光转向眼前那葫芦状的湖泊,但见那湖泊绿波荡漾,沐浴于阳光之中。
突然,神农氏想到了他曾去过湖南境内的湘江,这儿的环境一如湘江般秀丽,我看这湖就叫“湘湖”吧!
从此,湘湖的美名就开始在浙江境内传扬开。后来,那些女娲宝葫芦内的茶籽在湘湖边长成了茶树,因茶叶的芬芳和特有的药用价值,经过广大茶农的不断引种,杭州成为世界上的茶都。正所谓:神农尝百草,蝶王把恩报,葫芦变湘湖,女娲茶叶妙!
【篇四】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贞观初年,青州发生了一个案子。一名男子图谋造反,被抓获后,州县官吏以为立功的时刻到了,严刑审问之下,发挥捕风捉影的想像力,顺藤摸瓜,穿衣乱搭,不多时间州县监狱里叛乱分子就人满为患了。这个大案很快就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命令侍御史崔仁师前往复查。
这位崔御史干活到是干净利落快,没几天,就锁定了十几名主犯,其它的人则全部宣布无罪,就地释放,之后,他一拍*,打道回京了。
这差不多等于把州县*们立功的努力全部否定了吧,崔仁师前脚刚走,反映信随后就一封接一封地到了*。不要说这些人,连李世民都觉得不对劲儿了,涉及这么多人的一个谋反大案,怎么可能只有十几个人有罪呢?他马上又派出使者,去审问这些囚犯,务必搞清楚情况,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走一个危险的坏人。
大理少卿孙伏伽素与崔仁师交好,听说这件事后,找到他说:“这个事件抓获的犯人极多,而你竟然差不多全部给他们平反了,人都是觉得活着好的,谁愿意去死呀!现在皇上又派人去复查,那些被你判死罪的十几个人恐怕会翻供的,我很是为你担心啊。”
崔仁师说:“我曾经听说过断案的正道应该以宽恕为根本,哪有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知道他们冤枉而不去给他们申诉的?如果以我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换取无辜的死囚十个人的生命,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孙伏伽摇着头,无奈地走了。
李世民派遣的特使到达青州后,重新提审那十几个被判处死罪的人,问他们先前的判决冤枉不冤枉。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崔公非常仁恕,他对这件事的处理非常公平,我们都认罪伏法。”竟然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
特使非常奇怪,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生死之际,就是一根稻草也会牢牢抓住的,这些人怎么会不肯为自己申辩呢?细问之下,他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崔仁师到达青州后,并没有对这些犯了“谋逆”重罪的囚犯投以鄙夷的眼光,而是命令把他们的手拷、脚镣全部去掉,让他们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去掉了身上发臭的怪味儿,之后,又让他们美美地饱餐一顿,还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你们都是无罪的,所以不用害怕,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的。”不要说在监狱里,就是走在大街上,也没有官吏这么跟他们说话啊,许多人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面对特使,一个死囚给出了认罪的原因:“崔大人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
崔仁师因为这件事而名动京师,让李世民也刮目相看。
【篇五】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张作霖将错就错体现的不仅仅是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份对于语言灵活的把握能力。有谁能够说,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一种文化呢?面对窘境,恐慌和慌乱是无济于事的。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处变不惊的坦然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灵活地用语言扳回局面。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四两拨千金的巧妙。
【篇六】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春秋时期,黄海边上有一个小村,名字叫仁义里村。
有一天,村里一户姓王的人家挖井时,挖出一块石鼓形状的石头,上面刻着两条蟠龙,昂首翘尾,好象要腾空飞去。人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王氏兄弟便跑到村西小山上,请慈云观里的吕道长,到村里去看看这快非同一般的石头。这个吕道长曾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看了石鼓连声说:“宝物,宝物。这是一块天生地长的石鼓,凡夫俗子是敲不响的,只有大国之君才能擂响。”众人不信,纷纷用石头,棍棒等物敲打,果然寂然无声。
吕道长指点王氏兄弟:“现在齐国国君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你们应该把此宝物献给他,说不定齐桓公会对你们兄弟加封受赏。”
王氏兄弟听了吕道长的话,便邀请了八个好友,抬着石鼓奔向齐国。由黄海之滨到齐国国都临淄远隔千里,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劳奔波,好不容易来到牛山,趟过淄河,又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临淄城南的一个村庄边下。他们实在累及了,便在路边休息。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牧童走过来,好奇的用鞭杆敲打了一下石鼓。石鼓便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王氏兄弟等*为吃惊。他们想:一个十二三岁的放牛娃,竟能把石鼓敲的震天响,齐国大地真是人杰地灵的大帮。如果把石鼓抬进城里献给齐王,看来,不但得不到什么封赏,说不定落个欺骗国君的罪名。于是,他们沮丧地扔掉石鼓,垂头丧气的返回去了。
从此,城南这个村庄就叫石鼓村,石鼓在这里无声无息待了千百年,后来,有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过,石鼓村的人们至今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
现在的石鼓村,因为城区的扩建,已建起了栋栋楼房。成了石鼓新村生活区。石鼓村的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5:31
【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相传,何瑭在沁阳县作官时,有一位钦差大臣从那里经过,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钦差大人很不高兴,心想:我所过之处,大小*都夹道欢迎,热情招待,唯独你何瑭竟敢如此无礼!有心给他点颜色看看,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着小雨。钦差大人带着人马正走之间,突然见一个青年农民扛着锄头,戴着斗笠,提着一双新布鞋在泥泞中奔走。他顿时心生一计:立即下令将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内,让他定罪。
那青年农民无故被捕,十分气愤,连声大叫着“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这位青年忠诚老实,冒雨回家,有何罪过?这不是钦差大人在有意刁难于我吗?又一想,既然钦差大人送来让我审理,其中必有定罪之处,若审不出,他必定从中抓住什么柄把,对我进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边审讯,一边仔细观察。当他看到那位青年提着一双布鞋时,豁然心亮,立即问道:“这鞋是谁给你做的?”那青年说:“是我的妻子。”何瑭又问:“你的身体是谁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这时何瑭就把惊堂木“啪”地一拍,佯装厉声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遗体,这不是滔天罪行?还讲什么冤枉?”随时将“犯”人押向钦差大人处。并判那青年在母亲面前磕三个响头,以其守法洗身。
钦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阅的案卷时,不由一惊,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农民。
【篇二】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马上让伙计们烧炕。”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来,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接着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知道,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篇三】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有一条可以媲美西湖的秀丽湖泊,它就是西湖的“姐妹湖”湘湖。相传,湘湖葫芦般的形状竟然与神农氏有关。
一日,神农氏来到浙江杭州郡内试尝百草,走到山上树林里,突然看到一只硕大的毛毛虫静静地伏在一株植物茎秆上,那毛毛虫足有一尺长,浑身都是长毛。神农氏的徒弟孙娃上前想拍死毛毛虫,被神农氏劝住:“徒儿休得无礼,它也是一条生命,切不可胡乱杀生。”说完,神农氏发现毛毛虫尾部竟然有条伤痕,还流着一些绿色的黏液。
原来它受伤了,怪不得躺在草茎上不动。神农氏从身边拿出一株药草,把药草的几片叶子撕开,搓出些汁液滴在毛毛虫的受伤处,边滴边说:“毛毛虫,看你的造化,希望这治伤草能在你身上起效果。”说完,神农氏和孙娃就走向另外一片林地。
神农氏尝药,即便万般小心,还是出了状况。那天,神农氏因尝了一株无名草而腹痛不止。看到师傅在地上打滚,孙娃急坏了,想不到这无名草竟然有如此毒性。可急有啥用,他只得抱住神农氏哭泣:“师傅,我该给您吃啥药才能让您止痛?”
神农氏此时已不能开口大声说话,“孙娃,我命在旦夕,此草非比寻常,绞痛得我肠子都要拧断,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此,告诫后人此草叫断肠草,让他们别再误食此草。”
看到奄奄一息的神农氏,孙娃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在女娲山里女娲仙殿打坐的女娲娘娘。女娲掐指一算,这神农氏有难,不去救治,其命休矣。想到这儿,她起身欲飞,却不料身边一株仙草上扑腾出一只蝴蝶,她在女娲面前轻舞着,然后说道:“娘娘,何须劳驾您去?前些日子我欠神农氏一个救命之恩,我要报答他。”
原来那蝴蝶就是上次神农氏救治的长毛毛虫蜕变而成。蝴蝶是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女娲把蝴蝶收在身边,封它为蝶王。别小看这蝶王,凡间的小毛毛虫都得听命于它。
女娲看着蝶王说道:“想不到你个小小蝶儿竟然也会知恩图报。其实神农救你之事我早已知晓,方才我是故欲往浙江郡内,我就是要看看你这蝶儿是否孺子可教也!”
“谢谢娘娘美誉,在下这就前往杭州郡救治神农氏。”
女娲轻轻喝住蝶王:“且慢。杭州郡山丘众多,草木茂盛,鸟类、蛇蝎都是你的天敌,我担心你此番前往会遭不测,你看看你全身泥土色,不好好伪装恐怕会有闪失。”
看女娲这样关切自己,蝶王目光中露出欣喜:“多谢娘娘指点,那要如何帮我乔装打扮呢?”
女娲想了想,然后眼珠一转,“有了,凡间现在正逢五月,百花盛开,我就让你穿一身花衣服吧!这样你和百花混在一起,那些天敌就无奈于你。”说到这儿,女娲双手向前一伸,立即,空中飞来鲜花百朵,女娲红唇轻启吐纳,霎时,那些花朵尽数被吹开,大大小小的花瓣化作花瓣雨打在了蝶王身上,一下子就形成一座花山把蝶王压住。蝶王慌乱起来,它挣扎着从花山堆里飞跃而出,然后上下左右地看,它想看看自己的翅膀压坏了没有。这一看可不要紧,蝶王吓了一大跳:“娘娘,娘娘,你把我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啊!”
这时,女娲又从身边掏出一只似锅子一般大的葫芦,对蝶王说:“蝶儿,这葫芦中装有茶籽,能解百毒,你到了凡间,只要把葫芦口打开,把茶籽给神农氏服下,他便会康复苏醒。蝶儿你要切记,这葫芦和茶籽已得天地灵气,不能让它们离开你的身体,否则会回不转我女娲山。”只见女娲向葫芦吹口气,立时,那葫芦已变成一只极其袖珍的小葫芦,粘在了蝶王身上。
一切妥当后,蝶王离开了女娲山在天空中飞着,没多久就飞到了神农氏晕倒的地方。这时,神农氏正抓着孙娃的手,他又痛昏了过去。
望着师傅受折磨,孙娃无奈地看着天空,心中在祷告,老天啊!让师傅挺过难关吧!就在这时,孙娃发现天空中飞来一只蝴蝶,它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漂亮的色彩,孙娃的眼睛开始发晕,世上哪有这样美丽的蝴蝶,莫非是上苍派它来救师傅了?
蝴蝶随风飞舞到神农氏身边,身体慢慢变大,然后停在神农氏身前,把小葫芦的口打开,轻轻伸进神农氏的嘴中。
看到蝴蝶把小葫芦的口放进神农氏的嘴里,孙娃看呆了,啊!这蝴蝶要给师傅吃啥东西?孙娃屏气凝神,没多久,蝴蝶抽出葫芦口说道:“孙娃,我是一个月前你家主人救治的毛毛虫,现已成为仙界蝶王,今奉女娲娘娘之命前来救治神农氏,方才我给你家主人灌了茶籽,那茶籽能解你主人身体之内的毒,但在他没醒来之前,你要守在这儿,以防他受豺狼虎豹侵袭,我想过不了多久,你家主人就会醒来,你们主仆二人以后尝药时要千万小心,如今我任务完成,就先告辞。”说完,蝶王就准备塞好葫芦口。
听到蝶王如此言语,孙娃欣喜异常,看来那毛毛虫真的还通人性啊!想到这儿,孙娃跑上前拉住蝶王的身体,“蝴蝶,你这葫芦中的茶籽是什么东西,让我看看行吗?到时我也好对主人有个交代。”说完,孙娃一用力便拉出了粘在蝶王翅膀上的小葫芦。
蝶王想不到孙娃要看葫芦,它想阻拦,但为时已晚,小葫芦一脱离蝶王的身体便立刻变大变沉。孙娃可不知葫芦还会变大,他的手没抓稳,葫芦一歪便向地上落去。这一落地可不得了,只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天空电闪雷鸣起来,孙娃吓得忙背着神农氏躲进了草丛。
轰隆隆,轰隆隆,那葫芦在地上开始慢慢变大。
蝶王和孙娃的对话女娲透过洞府宝镜看得真切,她抿嘴一笑,轻声吟道:“唉!造化!杭州郡内山脉奇秀、人杰地灵,看来我的宝葫芦是想安家在那里了。”说完,女娲对着空中伸出兰花指,嘴中低吟着“大、落、变!”
也真奇怪,女娲话音才落,那葫芦在轰隆隆的雷声中越发壮大,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上,一阵山摇地动过后,地上便出现了一个葫芦状深深的凹地,接着又是一阵轰隆隆隆,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多久便把凹地灌满,成了一个湖泊。
雨过天晴,神农氏苏醒过来。他听闻孙娃如此这般地给他讲述,忙对着天空跪倒在地,双手合拢拜谢女娲。
这时,空中传来女娲的声音,“神农,且莫谢我!你为民尝试百草遇毒,本尊理应助你。如今我那葫芦扎根杭州郡成了湖泊,有劳你为此湖起个名字吧。再者,我那宝葫芦中的茶籽已随湖水冲入浙江郡内各地,不消多时它们便会长成茶树,你尝试百草,易误食脏东西引起腹痛,你可食用茶叶解毒。神农,蝶王使命业已完成,我现将它收回我的女娲山,以后你和你的徒儿好自为之……”
“谢过女娲娘娘的相助。”看到远飞的蝴蝶,神农氏再次向着天空跪谢女娲!跪谢完毕,他把目光转向眼前那葫芦状的湖泊,但见那湖泊绿波荡漾,沐浴于阳光之中。
突然,神农氏想到了他曾去过湖南境内的湘江,这儿的环境一如湘江般秀丽,我看这湖就叫“湘湖”吧!
从此,湘湖的美名就开始在浙江境内传扬开。后来,那些女娲宝葫芦内的茶籽在湘湖边长成了茶树,因茶叶的芬芳和特有的药用价值,经过广大茶农的不断引种,杭州成为世界上的茶都。正所谓:神农尝百草,蝶王把恩报,葫芦变湘湖,女娲茶叶妙!
【篇四】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贞观初年,青州发生了一个案子。一名男子图谋造反,被抓获后,州县官吏以为立功的时刻到了,严刑审问之下,发挥捕风捉影的想像力,顺藤摸瓜,穿衣乱搭,不多时间州县监狱里叛乱分子就人满为患了。这个大案很快就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命令侍御史崔仁师前往复查。
这位崔御史干活到是干净利落快,没几天,就锁定了十几名主犯,其它的人则全部宣布无罪,就地释放,之后,他一拍*,打道回京了。
这差不多等于把州县*们立功的努力全部否定了吧,崔仁师前脚刚走,反映信随后就一封接一封地到了*。不要说这些人,连李世民都觉得不对劲儿了,涉及这么多人的一个谋反大案,怎么可能只有十几个人有罪呢?他马上又派出使者,去审问这些囚犯,务必搞清楚情况,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走一个危险的坏人。
大理少卿孙伏伽素与崔仁师交好,听说这件事后,找到他说:“这个事件抓获的犯人极多,而你竟然差不多全部给他们平反了,人都是觉得活着好的,谁愿意去死呀!现在皇上又派人去复查,那些被你判死罪的十几个人恐怕会翻供的,我很是为你担心啊。”
崔仁师说:“我曾经听说过断案的正道应该以宽恕为根本,哪有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知道他们冤枉而不去给他们申诉的?如果以我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换取无辜的死囚十个人的生命,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孙伏伽摇着头,无奈地走了。
李世民派遣的特使到达青州后,重新提审那十几个被判处死罪的人,问他们先前的判决冤枉不冤枉。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崔公非常仁恕,他对这件事的处理非常公平,我们都认罪伏法。”竟然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
特使非常奇怪,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生死之际,就是一根稻草也会牢牢抓住的,这些人怎么会不肯为自己申辩呢?细问之下,他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崔仁师到达青州后,并没有对这些犯了“谋逆”重罪的囚犯投以鄙夷的眼光,而是命令把他们的手拷、脚镣全部去掉,让他们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去掉了身上发臭的怪味儿,之后,又让他们美美地饱餐一顿,还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你们都是无罪的,所以不用害怕,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的。”不要说在监狱里,就是走在大街上,也没有官吏这么跟他们说话啊,许多人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面对特使,一个死囚给出了认罪的原因:“崔大人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
崔仁师因为这件事而名动京师,让李世民也刮目相看。
【篇五】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张作霖将错就错体现的不仅仅是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份对于语言灵活的把握能力。有谁能够说,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一种文化呢?面对窘境,恐慌和慌乱是无济于事的。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处变不惊的坦然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灵活地用语言扳回局面。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四两拨千金的巧妙。
【篇六】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春秋时期,黄海边上有一个小村,名字叫仁义里村。
有一天,村里一户姓王的人家挖井时,挖出一块石鼓形状的石头,上面刻着两条蟠龙,昂首翘尾,好象要腾空飞去。人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王氏兄弟便跑到村西小山上,请慈云观里的吕道长,到村里去看看这快非同一般的石头。这个吕道长曾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看了石鼓连声说:“宝物,宝物。这是一块天生地长的石鼓,凡夫俗子是敲不响的,只有大国之君才能擂响。”众人不信,纷纷用石头,棍棒等物敲打,果然寂然无声。
吕道长指点王氏兄弟:“现在齐国国君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你们应该把此宝物献给他,说不定齐桓公会对你们兄弟加封受赏。”
王氏兄弟听了吕道长的话,便邀请了八个好友,抬着石鼓奔向齐国。由黄海之滨到齐国国都临淄远隔千里,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劳奔波,好不容易来到牛山,趟过淄河,又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临淄城南的一个村庄边下。他们实在累及了,便在路边休息。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牧童走过来,好奇的用鞭杆敲打了一下石鼓。石鼓便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王氏兄弟等*为吃惊。他们想:一个十二三岁的放牛娃,竟能把石鼓敲的震天响,齐国大地真是人杰地灵的大帮。如果把石鼓抬进城里献给齐王,看来,不但得不到什么封赏,说不定落个欺骗国君的罪名。于是,他们沮丧地扔掉石鼓,垂头丧气的返回去了。
从此,城南这个村庄就叫石鼓村,石鼓在这里无声无息待了千百年,后来,有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过,石鼓村的人们至今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
现在的石鼓村,因为城区的扩建,已建起了栋栋楼房。成了石鼓新村生活区。石鼓村的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