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00: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4:03
【 #诗词鉴赏# 导语】《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赏析】
词*病初愈,看到眼前的桂花,心情渐好,遂填此词。词中所写是寻常之事、自然之情——“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词人因为大病,两鬓斑白,稀疏了不少。然而词人并没有接着伤感下去,而是写看月和煎药的活动。“卧看”两字极为传神,因为身子乏力懒散,心情散漫,所以卧看残月。“上”字说明月亮初升,表明时间还早,病中之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真。作者以豆蔻煮水,代替茶水,因茶性凉,而豆蔻性正与之相反,记录十分真切。
上片写的是夜间活动,下片则写白日消闲情事。“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作者闲散地躺在枕上看些闲书,或是观赏一下院中的雨景,别有一番情趣。“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结句赋予木犀以人的情思,显得隽永有致。“木犀花”点出作词时间,即秋季。作者每日欣赏院中的桂花,却不说自己看花,偏说是桂花终日“向人”表示“酝藉”,把木犀写得十分多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限的喜爱。“酝藉”即蕴藉,谓含蓄的样子,写出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它的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花香浓厚,以“酝藉”形容,深得桂花神韵。
王思宇:“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影响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扩展阅读:名人评价
1.宋·王灼云:“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游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致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殆不可使李戡见也。”(《碧鸡漫志》卷二)
2.宋·胡仔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3.明·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词品》卷二)
4.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
5.清·陈景云评价《金石录后序》云:“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绛云楼书目》卷四)
6.清·李调元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
7.清·永瑢等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8.清·陈廷焯云:“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从淮海、大晟来,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卷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4:03
【 #诗词鉴赏# 导语】《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赏析】
词*病初愈,看到眼前的桂花,心情渐好,遂填此词。词中所写是寻常之事、自然之情——“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词人因为大病,两鬓斑白,稀疏了不少。然而词人并没有接着伤感下去,而是写看月和煎药的活动。“卧看”两字极为传神,因为身子乏力懒散,心情散漫,所以卧看残月。“上”字说明月亮初升,表明时间还早,病中之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真。作者以豆蔻煮水,代替茶水,因茶性凉,而豆蔻性正与之相反,记录十分真切。
上片写的是夜间活动,下片则写白日消闲情事。“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作者闲散地躺在枕上看些闲书,或是观赏一下院中的雨景,别有一番情趣。“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结句赋予木犀以人的情思,显得隽永有致。“木犀花”点出作词时间,即秋季。作者每日欣赏院中的桂花,却不说自己看花,偏说是桂花终日“向人”表示“酝藉”,把木犀写得十分多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限的喜爱。“酝藉”即蕴藉,谓含蓄的样子,写出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它的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花香浓厚,以“酝藉”形容,深得桂花神韵。
王思宇:“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影响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扩展阅读:名人评价
1.宋·王灼云:“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游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致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殆不可使李戡见也。”(《碧鸡漫志》卷二)
2.宋·胡仔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3.明·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争雄于闺阁也。”(《词品》卷二)
4.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填词杂说》)
5.清·陈景云评价《金石录后序》云:“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绛云楼书目》卷四)
6.清·李调元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
7.清·永瑢等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8.清·陈廷焯云:“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从淮海、大晟来,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