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北伐起家,桂系立了很多功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6 22: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0:28
1926年7月,国民*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开始北伐。8个军的军长分别为:1军何应钦,2军谭延闿,3军朱培德,4军李济深,5军李福林,6军程潜,7军李宗仁,8军唐生智。北伐战争成就了两个人的人生巅峰,一个白崇禧,另一个是刘峙。白崇禧一级上将,新桂系军队的实际掌控者,北伐时任总参谋长之职。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军队实力支撑起来的。桂系对人才是相当看重的,三顾茅庐对李宗仁和白崇禧来说是家常便饭,经他们一手提拔的将领很多,如夏威、李品仙、苗作楫、张淦等一大批中将。
北伐其实是新桂系推动的,如果没有新桂系的支持,后面蒋介石能走多远很难说。北伐军从表面看来,8个军的兵力也不算少了,但人数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人左右。能打仗的除去第4军,第7军之外,还有一个1军,这个军首任军长是蒋介石,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胡宗南都担任过1军军长。尤其是刘峙,在龙潭战役中立下大功,是北伐时期,中原时期最风光的将领。刘峙是蒋介石集团,凭战功打出来的五虎上将之一。后来老蒋的天子门生胡宗南也是以第1军为基础,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
北伐军其他的几个军要么经验不足,要么勇气不足。并且他们认为,北洋军阀当时拥有的兵力已经是有70到100万,装备也非常精良,北洋军很难战胜的。北洋军阀虽然实力强悍,但是他们内部却并不团结,都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大家心里各怀鬼胎。在北伐进行的过程中,蒋介石采取逐个歼灭,分化瓦解的方法。首先集中主要的力量打击吴佩孚,第二个目标是孙传芳,他们各自有20万人马。第三个目标是张作霖,所拥有的兵力将近四十万。北伐军在进攻的时候,集中所有兵力,一次只对付一个军阀。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叶挺的带领下,率先投入湘南战场,叶挺独立团以一敌六,以一个团的兵力战胜了对手6个团。第七军更困难,因为在江西因连续作战,第7军的兵力已经缩减至七千人,第7军在这时候遇到了孙传芳,而孙传芳这边是有两个师的兵力,是第7军的3倍之多,第7军在李宗仁的带领下,对敌人发起主动进攻,以少胜多,成功将孙传芳带领的两个师击退。第4军和第7军这两战都堪称经典,是北伐军绝对的主力部队。
吴佩孚的十万精兵,兵力和装备都碾压第4军和第7军,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配备了铁装甲车以及数十门大炮,另外还有200多挺重机*,却也没有挡住北伐军的猛攻。反观北伐军,只有3个军,大概五万人。贺胜桥一战,打得吴佩孚的3万精锐主力军全军覆没,北伐军一时名声大噪,威名传遍天下。还有棉湖之战以及淡水之战,也都能看出北伐军的战斗力异常强大。也正是因为北伐军有理想,有信仰,万众一心,所以北伐军的战斗力才会如此强大。第一次北战争是以北伐军胜利告终,击溃吴佩孚主力,顺利占领武汉。
接下来*军分成了两派,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宁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汉派,史称宁汉*。唐生智,张发奎支持汪精卫,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白崇禧继续北伐,伐战双方在龙潭展开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也称龙潭战役。为了赢得这场战斗,孙传芳把本钱全部压上了,6万精锐部队一直打到南京城外,北伐军根本抵挡不住。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人临危不乱,破釜沉舟指挥第7军,第1军反击孙传芳部。在江西战场上,北伐军有6个军十万多人,而牺牲的官兵却超过了1.5万人,营和连以下的基层军官,他们的阵亡率高达75%,而团长也有将近一半都在战场上牺牲了。
龙潭周围数十里地,战斗极为惨烈。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意志顽强的北伐军终于击退孙传芳。此战的胜利也奠定了国民*的基业,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万念俱灰出家当了和尚,还死于为父报仇的小女子施剑翘手中。接着李宗仁等人在宁汉之战打垮唐生智,本来要打击的第三号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新上位的少帅不想打仗,就同意了形式上的统一全国,方才奠定南京国民*一统中国的地位。
提起当年,白崇禧不时发牢*说:“没有我白崇禧哪有他蒋介石。”说得倒也是实情,国民*能站稳脚跟,桂系一直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来是何应钦攻打浙江、上海,蒋介石更相信白崇禧的军事能力,任务转给了桂系,桂系不负众望,攻入上海。同时桂系也是四一二的执行者,尽管桂系曾数次令蒋介石下台,但是没有桂系北伐很难成功也确是事实,没有桂系不会有蒋介石的地位。
没有桂系出死力,拥有四十万部队的冯玉祥和拥有三十万部队的阎锡山,有可能重新站队。这点蒋介石是承认的,蒋介石曾对白崇禧说过“*十六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真实地说明了,桂系对统一全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