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结构的原理,希望详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9:40
毛细现象原理是: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玻璃也是极性物质。这两种极性物质之间附着力较大,如果水分子和器壁间的附着力(不同种物质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黏着力(同种物质中相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细的玻璃管内就形成凹液面。
反之,如果液体分子和器壁间的附着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黏着力,细的玻璃管内就形成凸液面,如细的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如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时,由于这两种力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液面上升现象就称为毛细现象。
扩展资料:
上升高度
毛细现象中液体上升、下降高度。h的正负表示上升或下降。
浸润液体上升,接触角为锐角;不浸润液体下降,接触角为钝角。
上升高度h=2×表面张力系数/(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g×液面半径R)。
上升高度h=2×表面张力系数×cos接触角/(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g×毛细管半径r)。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细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9:41
毛细作用,是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 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体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
个人认为,其原理是分子热运动。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在外力与内力的作用下会相互影响达到一个平衡,这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物质。而物质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分子热运动时只有小的外来微粒才可以渗透进这个间隙之间(固体分子热运动比液体弱很多,此处假设不变)。因此毛细现象中,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会上升(浸润液体分子会扩散进入毛细管分子间间隙,分子间作用力拉动液面上升),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体会下降(毛细管分子间间隙阻滞不浸润液体分子进入,分子间作用力阻滞液面上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9:41
毛细现象原理是: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玻璃也是极性物质。这两种极性物质之间附着力较大,如果水分子和器壁间的附着力(不同种物质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黏着力(同种物质中相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细的玻璃管内就形成凹液面;反之,如果液体分子和器壁间的附着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黏着力,细的玻璃管内就形成凸液面,如细的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如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时,由于这两种力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液面上升现象就称为毛细现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
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例如,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
水沿毛细管上升的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