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43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14 16:50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日战争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抗日战争相关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伟人
中国抗日战争详细资料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励志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英烈事迹
抗日战争的故事1
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安德门一带曾有惨烈战斗。最近,南京文史爱好者饶进与抗战史学者、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在雨花台华为南京研究所附近的毛家巷巡查文物时,新发现一座抗战碉堡。
雨花台抗战碉堡
宁静园区内,藏着满身伤痕的碉堡
日前,记者跟随丁进去寻访这座碉堡。碉堡位于雨花台区花神大道与郁金香路交叉口的一处高地上,经华为东门进入园区,步行十五分钟可见一处高地,周围杂树丛生,荆棘横斜,几乎无路可行。碉堡就位于这片杂树中。
只见碉堡为圆柱状,直径3米,环碉堡一周有5个射击孔,射击孔防雨檐均被炮火摧毁。
特别是碉堡顶部被炸成一个斜坡,多处钢筋裸露,可见战斗激烈。
碉堡周围有多处疑似日军炮火轰炸而形成的洼地。碉堡有所沉降,其西侧可见出入口。
中日双方曾在此激战,战况惨烈
根据中日双方军事档案记载,1937年12月10日,侵华日军在占领牛首山以后,对雨花台西南侧的安德门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日军主攻部队包括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一旅团的第四十七联队、第十三联队,旅团长坂井德太郎;以及步兵第三十六旅团的第二十三联队,旅团长牛岛满。牛岛满是1945年冲绳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最终战败自杀。
在安德门一带,中国军队浴血奋战,12月10日一天中连续组织5次反冲击,重创侵略者。日军步兵第四十七联队战史,称之为“一场你死我活混乱的白刃战”。
在安德门保卫战中,日军伤亡重大。参战的日军步兵第四十七联队第三大队第十一中队,最后仅剩下24名残兵,中队长首藤武和三名小队长都被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另外还有三名中队长被击毙。
中国军队为保卫安德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撤出阵地时,第八十八师补充旅第一团已经没有完整建制的营和连,全团整编以后仅剩下4个步兵连。”丁进介绍说,这座碉堡所在山地,正是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补充旅的战斗区域。
专家建议:尽快将毛家巷抗战碉堡公布为文物
丁进告诉记者,这座碉堡激战痕迹明显,可以生动记录安德门保卫战的浴血悲歌,应该尽快将其公布为文物。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惨烈,其中第二六二旅旅长朱赤、第__旅旅长高致嵩、补充旅第一团团长华品章、第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长韩宪元4名殉国将领,被列为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根据附近科研机构员工和多位居民证实,毛家巷碉堡附近另一座抗战碉堡于今年元旦前后被拆毁,令人遗憾。”
他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抗战文物,特别是施工单位发现抗战碉堡,应根据《文物保护法》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保护抗战碉堡,就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纪念。”
抗日战争的故事2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过早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沓生动鲜活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__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到广州,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苏联留学,相继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奉调回国,被分配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一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了长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不久,他随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着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取得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黄崖大捷”。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7岁。
左权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着名作家刘白羽1939年春天曾在八路军总部见到左权,发现他是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工作都是他处理”。左权牺牲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在悼念左权的文章中说:“军队的一切建设,部队的管理教育,战斗战役的组织,一切军机的运筹帷幄,无不精细周详,大事不悸,小事不忽,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敢于负责,决非敷衍苟且之徒可比。”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回忆说:“对于工作,左权同志有着认真不懈的工作精神,每天都要做到十五六个小时工作,往往工作到更深人静的半夜。”抗战期间曾担任左权警卫员的陈利财回忆说:“左副参谋长的工作是非常繁忙而紧张的,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朱总、彭总去延安开会,总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着。”
左权读过两所军事院校,又喜欢读书,军事理论水平很高,撰写了许多关于游击战争的论着。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评价他“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烽火家书寄深情
左权年少离家,投身军旅,戎马倥偬十余年,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34岁时在抗战前线遇到了刘志兰。刘志兰1917年生于北平,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7年入党,带着弟弟刘志林一起奔赴延安参加抗战,1939年2月来到山西前线,在中央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做媒,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第二年5月,生下了女儿左太北。女儿出生后,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生活。
然而,战争越来越残酷,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经常转移,家属随同活动有诸多不便。1940年8月30日,左权不得不把妻子和女儿送往延安。分别之前,三个人照了一张合影,当时女儿不满百日。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刘志兰母女与丈夫和父亲的永别。
得知妻子和女儿平安到达延安,左权于1940年11月12日给妻子写了第一封信,之后直到21个月后牺牲,他总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其中有一封遗失了,保存下来11封,共1.6万字。在这些家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左权对于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恋。他的每封家书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问候妻子和女儿,或表达思念,或表达关切,从学习、工作,到衣食、冷暖,可谓无微不至。
昏黄的油灯下,左权洗去一天的征尘,看着桌旁一家三口的照片,心绪难平,遂铺开信纸,奋笔疾书:
“聪敏活泼的太北小家伙很远的离开,长久的不能看到她,当然更增加我的悬念。我只希望你一方面照顾着太北,同时又能很好安心的学习,有便时多写几封信给我。志兰亲爱的,最近的期间内恐难见面的,相互努力工作与学习吧!”(1940年11月12日第一封)
“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1940年12月23日第二封)
……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1942年5月22日第十一封)
在战友和下属的眼中,左权是足智多谋、叱咤风云的指挥员,而在家书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丈夫和舐犊情深的父亲。一家三口本该享受的天伦之乐,却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阻隔,只能靠这薄薄的信纸倾诉衷肠。这些家书长期保存在刘志兰手中,1982年5月,左权牺牲整整40年后,刘志兰把这批珍贵的家书交给了女儿左太北。左太北才从这些家书中知道父亲是多么爱她,每一封信中都会问到她的情况。她原来以为父亲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想到家书里的父亲是那么感情丰富,那么富有爱心!
见证抗战的珍贵史料
左权写作这些家书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也迎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日军抽调重兵疯狂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细菌战等,根据地军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左权协助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反击作战。
对于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左权在家书中也有具体的描述。第一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政策是企图变我根据地为一片焦土,见人便杀,见屋便烧,见粮食便毁,见牲畜便打,虽僻野山沟都遭受了损失,整个太北除冀西一角较好外,统均烧毁,其状极惨。”第四封家书中说:“现边区受敌重重封锁,腹地亦密布钉子,敌图化[划]边区西侧为治安区,腹地为无人区,即以最凶恶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并村等等,以遂其澈[彻]底毁灭我边区之目的。边区现已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困难也大为增加了。”第九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军队损失虽然不大,老百姓却遭殃不小。敌人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在军队指挥机关驻地,在地方,在某些政权机关及某些群众家里,满布糜烂性毒质[物]。在我们去年的原驻地布毒不少,我及廿二号的房子都布满了。”
敌人的凶残并没有吓倒根据地军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我们不管他怎样,在目前在本身工作上努力根据地之巩固军队的强大,随时准备着对付敌之北进。”“敌图改变我根据地性质的企图,也不会放松的,一切均有待我们准备在极严重极艰苦的环境中去战胜敌人。”“全区党政军民均在纷纷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急迫更紧张些了。”
由于根据地遭到日寇的重重封锁,邮驿系统迭遭破坏,这些家书都是左权托人捎带至延安,交给刘志兰的,有时一两个月,有时四五个月才能送达收信人手中,真正属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军民奋起,保家卫国。左权家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反映敌后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这是战争亲历者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档案。左权家书同时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人间最为美好的夫妻爱情、父女亲情和爱国之情,凝聚在一封封家书中,默默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左权为代表的前方将士的英勇牺牲和全国各阶层民众、海外华侨的倾力支援,共同汇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的故事3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战士,1943年春烦日军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中牺牲。民政部公布第一批着名抗日英雄群体。
第4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地区一支地方武装,1939年10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第3营第10连,1941年编入新四军第3师。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身,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政治素质好,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培养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战斗意志和纯熟的战斗技巧。在他们的带领下,第4连经受了刘老庄战斗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第4连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比瘴本信诨鸲缘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被夷为平地。同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终因众寡悬殊,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反“扫荡”结束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为该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抗日战争的故事4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支彪炳史册的英雄连队:面对上千日伪军的重重包围,全连82名壮士毫不畏惧,驰骋战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即着名的“刘老庄连”。但这82位壮士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7人。
__年前,江苏淮安日报贾华和周洋两名记者开始寻访刘老庄连烈士身份,历时九个月,最终找到9位烈士姓名。近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刘老庄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英烈,聆听贾华、周洋讲述寻访的故事。
一场时隔__年的历史寻访
北风呼呼作响,耳边军歌愈发嘹亮。“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20__年末,刘老庄烈士陵园内,新发现的刘老庄连9名战士姓名被刻上花岗岩墓碑。蒯德山等9位烈士的后代,含泪跪抱墓碑,久久不愿松开。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事迹广为传颂,但是他们的名字却无人知晓。”20__年,时任淮安日报副总编辑的贾华到刘老庄烈士陵园采访,得知只有17位烈士留下姓名,无法释怀,同年3月,他和同事周洋结伴踏上了寻访烈士身份之路。
贾华和周洋沿着刘老庄连当年行军战斗的路线,走访了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拜谒了330多位新四军老战士、__军史地方志专家、烈士亲属及见证者,查阅各地革命烈士英名录、国家档案馆等近百万字资料,最终寻找到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
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经__专家研究辨析,确定此9位是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成员。“抗战中,刘老庄连和所有新四军战士共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参加战斗2万余次。先烈的名字和故事,理应永载史册。”贾华说。
砥砺人心的英雄故事
在这场自发的寻访中,贾华和周洋挖掘出无数感人的故事。在江苏徐州沛县,他们找到了刘老庄连队指导员李云鹏的家。
多少年来,李云鹏的故事在江苏大地被代代传颂。李云鹏的弟弟李爱云回忆说,当时家里人并不知道李云鹏参加了新四军,为了不连累家人,李云鹏每次写信都说自己是在外地做生意。直到同在部队的表叔孙一涛带来李云鹏牺牲的消息,一家人才得知他参军打鬼子的事情。
“我是听着刘老庄连的故事长大的。”刘老庄村民张华说,为铭记烈士,乡亲们为李云鹏立了一块碑,每到清明,前来祭拜的父老乡亲都会带着子子孙孙来到墓碑前,给孩子们讲刘老庄连八十二位烈士浴血奋战的故事。
刘老庄连连长白思才的故事也让人震撼。白思才出生在“红色革命的摇篮”——江西,16岁起就跟着红军队伍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在刘老庄战斗中,白思才右手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炸断,身上多处负伤,但他忍住疼痛指挥战斗,带领刘老庄连拼死抵抗8小时,击退敌人5次冲锋,毙敌170多人,伤敌200余人。
历史从未曾忘记英雄。刘老庄连光荣牺牲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撰文:“他们的动人事迹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陵园得以重修,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15米高的烈士塔傲然挺立,烈士碑亭、烈士祠堂、壮志亭等肃穆庄严,直到今天,不远千里前来瞻仰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新四军完成历史使命撤销番号后,为传承先烈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把第54集团军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命名为“刘老庄连”,刘老庄地区人民群众会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代代相传。
1998年夏天,百年罕见的大洪水暴发,人民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老庄连82名士兵奉命到达长江最危险的武汉抢险。到达灾区后,全连官兵连夜出击,冒雨修筑大坝,平均每人挖掘、搬运砂石上千袋。士兵麻尚坤三次晕倒在大堤上,却三次从担架上跳下,冲回阵地。
刘老庄连的红色精神,也为当地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动力。早年淮安刘老庄是一个凋敝的村庄,集体经济多年挂零,部分村民还在贫困线边缘苦苦挣扎。如今,在烈士精神的鼓舞下,刘老庄集体收入超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__年还获得“江苏最美乡村”的称号。
“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八十二位英雄汉,抗击千余敌人小东洋。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传。”这首《“刘老庄连”连歌》,至今仍是当地百姓最爱的歌曲,抗日烈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在岁月流转中历久弥新。
抗日战争的故事5
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是一个中等城市,因为牡丹江蜿蜒流贯其中而得名。牡丹江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地处寒带,但由于它离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调节,既无酷暑,也无严寒,因而被誉为"塞北江南"。
牡丹江市市容洁净美丽,四周自然环境也极美。市区西南的镜泊湖是着名的风景区,西北面有人间罕见的生长在巨大的火山口中的原始森林。市区附近还有在历史上谜一样消失了的唐代渤海国遗址,其中的石灯幢大石佛和八宝琉璃井等古物,虽经1200多年的风剥雨蚀,仍然风姿犹存,这一切都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北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过,使这个新兴城市声名远播的还不只是上面这些名胜古迹,本世纪上半叶在这里发生的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华夏人人皆知的名城。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纠集10万大军,对我东北抗联进行围剿,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抗联五军一师的许多同志都牺牲了,只剩下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和100多个男战士。他们为了避开敌人的围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牡丹江与乌斯浑河交汇处,在这里又陷入了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一师的指战员们边打边撤,战斗中8位女战士与大部队分开了,被隔在河岸边。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看到敌人死死咬住抗联大部不放,便利用有利地形,指挥7名女战士分成3组,对着敌军背后一阵猛打。日伪军骤然受到后面来的攻击,一下子死伤不少,还以为又遇上了抗联的大部队,急忙掉转枪口朝妇女团这边扑上来。
一师的主力突出重围,正要向密林深处转移的时候,发现了妇女团的同志没跟上来,急忙回师救援。结果遭到了敌人的猛烈狙击,伤亡很重。8名女战士看到这种情况万分焦急,一齐高喊:"战友们!冲出去!别管我们,抗日到底!"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一师的主力只好忍痛撤离,甩掉了日伪军。气急败坏的敌人加紧了对女战士的攻击。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用迫击炮轰击。8名女战士都负了伤,"衣服也烧坏了,子弹也打光了,只剩下最后的两颗手榴弹。前面是凶恶的日伪军,后面是滔滔江水,摆在女战士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是以身殉国,或是被俘受辱。指导员冷云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抗联的战士要顶天立地,宁死不受羞辱!"女战士们同仇敌忾,坚决表示宁死不做俘虏。面对冲上来的敌人,她们把最后两颗手榴弹扔了出去,然后毫不犹豫地一齐跳进滚滚的江水中,她们手牵手,向江心走去。敌人冲上了河岸,看到自己的对手竟然是8名年轻女子,非常沮丧。先是用金钱、活命加以引诱,对女战士们大喊:"回来,金票大大的!生命的保证!"8名女英雄义无反顾,继续向江心走去。凶残的敌人射出一排排子弹,8名女子血染江水。
烈士的壮举人民并没有忘记,"八女投江"的故事传遍了四方。解放后、还以这个故事为题材改编了一部电影《华儿女》,这部影片放映以后,震动了长江内外、大江南北,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引起全国人民的敬仰,人们自动捐款。在牡丹江畔建起一座石碑,永远纪念8位女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3:58
1.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5:16
看的人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6:51
1.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