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12: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3:04
李普曼(Walter Lippman)有一个“探照灯”(1922)的隐喻。在李普曼看来,媒介像是探照灯(search light),灯照到哪里,人们就关注到哪里。李普曼的这个隐喻是在论及“议题设置”的时候提出的⑶(当时“守门人”理论尚未提出),但是如果撇去这个隐喻中“*弹论”的痕迹,倒是说明了海量新闻背景下,“守门人”作用新的生成方式。“守门人”对于新闻的选择,不再是决定新闻对于受众可知还是不可知,而是依靠传统媒介良好的声誉和新闻价值发掘、制作、传递的专业能力,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提示受众在漫无边际的新闻中值得特别注意的内容,这也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的体现。在海量新闻背景下,这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量新闻可能使受众迷失在新闻获知充裕的假象中,实际上,海量新闻可能使受众在与媒介接触的有限时间中,有用新闻获得的效率降低甚至是丧失。从这个角度说,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媒介为受众关注焦点划定的“守门”作用,与传统模式下“守门”作用的发挥具有对等的重要性。“议题设置”理论中这个探照灯隐喻对于“守门人”理解的帮助,从施拉姆这里也可以找到根据,施拉姆认为:“议题设置的理论是基于两个观点:即各种媒介是报道世界上的新闻必不可少的守门人,其次,人们经常感到需要对复杂的*世界为他们指出方向,这就是说,守门人帮助他们决定那些超出他们有限感受的哪些事件和哪些问题,是值得关心和加以注意的。”⑷当然在海量新闻的背景下,媒介的这种指引不仅仅局限在*领域,而是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
传播者在海量新闻背景下此种“守门”作用,是享有声望的传统媒介和新闻网站吸引大量受众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些文摘类和新闻摘要类的媒介依旧有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在传播者、媒介、受众这三个守门层次上,传播者的“守门”主要完成“社会规范”对新闻事件控制,以及凝聚公众对于社会公共问题注意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