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8 17: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7
大明崩溃,是整个系统的崩溃。
坏人和坏事都是偶然因素,但偶然因素太多了,也就变成必然了。
而魏忠贤,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也不管是有用的人还是没用的人,都扭转不了崩溃的大势。
现在讨论明朝灭亡,都已经上升到小冰河期的气候大势了。因为北方变冷了,所以满清必须得南下,不南下就得冻死。但,蒙古人怎么不南下?估计是《权力的游戏》看多了,把满清人当成了北方的活死人。
这个解释或许不是没有道理,但不能孤立着看。要解释,你得拿出一个解释框架。一个小冰河期,解释不了帝国灭亡。否则,解释就是碎片化的理由,不具说服力。
从朝堂、民治以及边地三个角度去解释,大体能勾勒出一个解释框架。
朝堂上,明朝皇帝跟大臣之间的关系就没好过
到了崇祯这里,就更是没法好,因为这家伙太想力挽狂澜了。与袁崇焕平台一会,就想五年平辽。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隆中对》和《战国策》看多了。
明朝在权力设计上就有问题,因为皇帝一直没有一个联通朝堂的合法机构。皇帝是国家机构、朝堂是*机构。这俩就不是一回事。秦汉之时,皇帝是国家领袖、丞相是*领袖,丞相总揽朝堂,御史中丞联通皇帝。隋唐之际,皇帝还是国家领袖,但*领袖就不是一个丞相了,而是一堆宰相。皇帝搞定几个宰相,就可以了。宋朝就复杂多了,但也是有宰相领袖的。而明朝呢?明朝就没有这个设置,所以唐朝杨炎搞两税法能推下去,明朝张居正搞一条鞭就中道夭折。
朱元璋乾纲独断而且断事入神,他还能把持朝堂,后面的皇帝就没这个本事了。但明初被朱元璋搞成了国家计划经济,一切事都生硬地简单化了,所以皇帝还能断。而到了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复杂、国家复杂、内政复杂、边地复杂,复杂已经呈指数级增长了。啥皇帝也断不了。你让皇帝直接对六部,就是让皇帝直接跟文武百官搞关系攻略,怎么搞怎么死。一个人斗不过一群人。
所以,明朝皇帝的尴尬就是以一人之力面对整个朝堂百官,被坑被蒙只能是常事。不聋不哑不做阿公,但崇祯却偏偏当不了这样的阿公。所以,崇祯朝不是没人才,而是人才全被崇祯给玩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君臣离心离德,大臣恨不得皇帝死,皇帝恨不得大臣死。这就是大明朝堂,你这还怎么玩?而晚明的内政和边地问题,不仅复杂而且尖锐。随便拿出一个问题,都是要你命的问题。
内政上,大明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现在解释大明的财政危机,已经联系到欧洲三十年战争了。因为欧洲要打仗,所以美洲白银运不过来,大明遭遇货币危机直至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其实,王朝后期就一定会遭遇财政危机。所谓王朝财政危机,就连个字:没钱,国家多事且事事都要花钱,但国家就是死活搞不到钱。
大明是如此,大唐也是如此,宋朝也是如此、大元还是如此。为什么王朝后期总要遭遇财政危机?
古代财政以税地和税人为主,但归根结底就是农业税。每年老百姓把农业收成按一定比例交给国家,养活国家。在平时,这是没问题的,平衡丰年、歉年,每年的税额基本确定,而国家财政也够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遇到大事了怎么办?一个是对外搞战争、一个是在内遭大灾。农业经济扛不住这种外来冲击,而从万历朝开始,大明朝全都赶上了。对外是辽东战事连年不断,在内小冰河期导致了灾荒流民。
农业经济没有那么大的弹性,支撑不了这些偶然事件。但这还没完。大明立国200余年,各种潜规则早已盛行。工商业的确赚了大钱,但这笔大钱都装进了官僚和太监的腰包,跟国家没半毛钱关系。正税之外又出现了各种苛捐杂税,这部分杂税肯定进不了国库。但老百姓却失去了对未来经济生产的预期,然后经济只能越来越差。当流民比当良民更合适,那就当流民好了。流民增加,就是税基丧失,国家只能是连正常税收都收不上来。而这些统统都可以认为是各种潜规则,是制度积累的*。
所以,不需要什么外部因素,即便大明经济蓬勃发展也没用,国家肯定还是会没钱。传统王朝就逃不出这个宿命。
边地上,大明朝无力解决草原问题
清朝各种残暴统治,但清朝却实现了人口大爆炸。有人说是外来高产农作物引进的结果,有人说是摊丁入亩之后增加了可统计的人口。制约人口增长的,主要是饥荒、战争和瘟疫。而战争往往跟饥荒和瘟疫混在一起。
而清朝基本上实现了中原和草原的一统。所以,中原和草原之间的战争较量基本上就没有了。康熙朝,内平三藩、外平准噶尔,然后就没有大战争了。因此,关键是中原和草原这对矛盾解除了,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因战争引发的饥荒问题,得到了解决。
从宋朝开始,*王朝就一直面对中原和草原的矛盾。这个矛盾轮到明朝来解决了。但明朝真心无力解决,明朝的士大夫不仅没能力解决,也没兴趣解决。对于东北,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更别提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和辽阔西域了。解决不了,建立不了统治,之后的结果就只能是一直搞战争。前期的主要边地矛盾是草原蒙古,后期的主要边地矛盾是东北女真。
凭着国势上升、武力强盛,大明朝可以扫荡草原,但只输出了武力,却不能输出秩序,简言之就是建立不了实际统治。而后期,国势下行、武力跳水,就只能花钱养兵打败仗了。
朝堂不行、内政不行、边地不行,这三个大势问题,明朝一个也解决不了。其结果就是大势下的各种偶然因素集中爆发,促成明朝必然灭亡。
解释完明朝为什么亡,你再说应该把魏忠贤放在什么位置上
放在朝堂上,在皇帝与朝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宦官就一直在干这件事。但是,太监们只能越干越糟,后期搞起*来比士大夫更彪悍。魏忠贤又能好到哪里去?你指望他成为千古名宦,然后挽大明于即倒吗?魏忠贤即便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权力,大明朝的权力设计就不允许出现这么牛的太监。皇帝就是国家领袖、朝堂是*设施,*设施全都完了,他这个太监能干啥?
放在内政上,王朝后期就是缺钱,你能指望魏忠贤搞出近代财税体系、解决大明的财政危机吗?工商业有钱,谁不知道去收税,崇祯皇帝就会傻傻地听大臣摆布而不去收吗?关键是收不上来,*就没这个设置,只能靠太监去收。然后呢?收上来的钱,还不够太监和官僚集团分呢。魏忠贤就是太监界的海瑞吗?他要真成了海瑞,还真当不了九千岁。
放在边地上,魏忠贤突然霍去病灵魂附体了,然后在东北大地上杀了两个对穿,最后像收复河西之地那样收复东北大地。先别说魏忠贤是不是霍去病灵魂附体了,你就说满清八旗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匈奴军队吗?满清入关之前,已经收服了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携整个草原世界杀进了已经乱世的中原。魏忠贤这时候,又能干什么?
魏忠贤时期,大明之所以没亡,那是因为还没到大厦崩溃之时。多活几年,魏忠贤也得跟着大明朝一起死。九千岁忽悠皇帝、收拾大臣,绝对是千古第一好手,但治国理政、力挽狂澜,他真心不行。你还不如指望大明朝再出一个张居正或王安石更靠谱一点儿,起码能给王朝多续几年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8
魏忠贤的能力很强,魏忠贤掌权期间并没有给农民增加赋税,在自然灾害时还能免除赋税。而魏忠贤死后,加上内忧外患,朝廷对于天灾人祸置之不理,最后导致明朝国力大幅度衰弱,以至于百姓民不聊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8
当时的技术和背景下,人家能收出来商业税,而且国家重大项目的拨款都是他筹集的钱。你们说他能力怎么样?别人考规定收农民的钱!他考自己收全国豪强的钱!皇亲国戚都免不了!这么牛*的人物,干了那么多年。内退的时候就打包了二十多箱子。而且基本都是奇珍异宝。那么钱基本上是让他花在了朝廷军费上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9
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9
魏忠贤的能力很不错,也有很多谋略。因为魏忠贤死后,东林党祸乱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