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背后的商业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9 07: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9:03
之前一直跟大家分享工作的选择最好符合:我喜欢、我擅长、高价值三个标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今天就来简单说说背后的商业原理。
工作是一种商业行为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业?
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原始时代。假如你家是种地,每年产500斤大米,然后通过大米做成各种食品,米饭、粥、锅巴等供自己家人吃。隔壁邻居家是搞养殖的,养了一群羊,天天羊肉火锅、烤羊肉串吃。请问,这是商业吗?
显然不是,这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后来有一天,你路过隔壁家门口,突然飘来一股羊肉火锅的香气,口水直流,想吃,咋办?苦思冥想后,带着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跑到隔壁敲门……
接着你终于吃上了羊肉火锅,而隔壁也尝到了大米饭的滋味,这时你就进入到了商业的时代。
为自己服务不是商业,创造价值跟他人交换,才是商业。
所以,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回过头来看工作。工作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上班,从更深层次去探讨,也是一种价值交换,你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创造了一种“商品”,可以是实体的商品,也可以是虚拟的商品。然后用这种“商品”去跟他人交易,交易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最终换来财富。
因此,工作本质上是通过创造“商品”去和他人交易的一种商业行为。
理想的工作是一定时期内获得最大回报
既然工作是一种商业行为,那么我们肯定关心该如何获得最大的回报?
商业最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价值总量 = 商品数量 * 单价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影响价值总量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数量的多少,二是单价的高低。
前面我们提到说工作领域的“商品”是通过能力+时间创造的。由此来看决定商品数量这一因素的,就是能力和时间了。
时间不必多说,这是大家自明的认知,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能力是什么?
按照百科的定义:完成一件事的本领。我觉得这里还得再加上一个条件,就是时间*,不然如何衡量呢,你做完了我也做完了,就没有办法比较,加上时间就可以对比,我5天完成,你3天做完,这样就可以区别开来。因此能力的定义变为: 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件事的本领 。
那么商品数量可以换成这样一个公式: 商品数量 = 能力 * 时间 。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工作回报公式: 工作回报 = 工作能力 * 工作时间 * 工作价值单价。
同时也可以知道,只有选择在能力强、时间久、价值高的领域内工作,才能获得最大回报。
在某件事上能力强其实就意味着擅长。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我自身而言,该能力强于其他方面;二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我在该能力上超过大多数人。
时间久这里不是指要经常熬夜加班,而是可以在某个领域长期坚持下去。这里的长期不是三五年,而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如此长的时间,没必要每天面对痛苦,所以选一个你喜欢的领域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商业领域价值的高低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在工作方面也是一样。同样的付出,有的工作就是会比别的“价值”高一些,这里不是要对人分三六九等,而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某一方面有需求,并且做得人少,自然薪资上就会比其他工作高。就像前几年APP端开发,以及这几年的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刚大学毕业,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薪资比其他职业普遍高30%以上,而且供不应求。这就是工作领域的高价值。
因此,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倾向于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并且高价值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