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习性(不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7 15:1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6:44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
5、海豚的生活习性: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同时,海豚的栖息地多为浅海,很少游出深海。它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会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捕食时则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6、象的生活习性: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7、兔的生活习性: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子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或许因为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它的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另外,由于兔子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有人说兔子连自己的脊梁都能看到.不过,它不能辨别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小兔是有各种颜色的,它们的眼睛也是有不一样颜色的。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含有灰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是黑的。小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
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黄鳝、福寿螺、河蚬、田螺的生活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964330.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8:02
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
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黄鳝、福寿螺、河蚬、田螺的生活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100cm深为宜。要避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吃掉小螺。另外,福寿螺的生存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暂时喂养时,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河蚬的生活习性
河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放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1米左右。暂时喂养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田螺的生活习性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觉的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可单养,也可与鲫鱼、泥鳅等混养;可在水稻田或休闲田中生存,也可在池塘或河沟中生存。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度,在15度以下或30度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度以下开始入土冬眠,15度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20~30个。田螺的雌雄在外壳上很难识别,主要根据触角识别,雄田螺的右触角呈一定程度的螺旋状弯曲(此触角兼作交接用),而雌田螺左右两触角形状完全相同。田螺疾病较少,成活率高,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田螺食性很广,暂时喂养时,可投喂米糠、菜叶、鱼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9:36
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大约有150万种。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还有大家熟悉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大约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并且昆虫中多数是甲虫。另外,像鼻涕虫、海绵等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种类。 脊椎动物 特征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于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分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
鱼类
鱼类
特征:水栖动物(只能生活于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体外受精,主要为卵生,部分为胎生及卵胎生。 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软骨类例:鲨鱼特征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无鱼鳔,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 硬骨类 例:马口鱼 特征: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两栖类
(Amphilia) 青蛙
特征: 需在水中渡过其幼年时期。 具有适应陆生的骨骼结构,有四肢,皮肤湿润,有很多腺体。 身体无鳞片或体毛。 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 交配及受精在水中进行。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则用皮肤,口腔内壁及肺呼吸。 两栖动物的分类 无尾 例:蟾蜍 特征: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前肢四趾,后肢五趾, 趾间有蹼.后肢适用于游泳及跳跃有肺,但主要呼吸器官为口腔内壁及皮肤. 有尾 例:蝾螈 特征: 有适应陆上生活的骨骼系统,为身体细长之有尾水陆两栖类. 无足 例:鱼螈
爬行类
特征: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 具有防水外皮,水份散失. 属变温动物(靠外界的温度或热源来改变其体温).主要分布在地球较温暖的地区.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陆地产卵,卵有防水外壳包裹. 爬行动物的分类 testbyfindwo 有足类 例:乌龟 特征: 有坚硬的外壳.上下颔不具齿,但有角质鞘.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 无足类 例:眼镜蛇 特征: 无四肢,肩带及胸骨.不具活动的眼脸及外耳孔.舌头末端分叉,伸缩力强.皮肤有鳞片,可吞咽比自己身体直径大的猎物.蛇的器官俱备特化成长形,左肺退化.蛇会定期蜕皮,能使自己不断进行成长,便于繁衍.
鸟类
特征:全身披有羽毛,身体呈流线形,有角质的喙;眼在头的两侧,颈*而灵活可270度转;前肢特化成翼,后肢有鳞状外皮,具四趾;恒温动物(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产生热量,即使外界温度很低,他们也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平均体温比哺乳动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卵生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羽毛,有翼,能飞翔。皮肤薄而软,便于肌肉的剧烈运动。 (2)新陈代谢旺盛,体温恒定。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恒温减少了动物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性,获得夜间活动的能力和在极地*上存活的能力。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鸟类的大脑、小脑、中脑都很发达。大脑半球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在鸟类,纹状体是管理运动的高级部位,也和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相关。实验证明:切除鸟的一部分纹状体后,它的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习性丧失。鸟类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小脑很发达,这与鸟类飞翔运动的协调和平衡相关。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孵卵和育雏)。 2.鸟纲的分类 (1)平胸总目 主要特征是:后肢强大,胸扁平,无龙骨突,不具飞翔能力;羽毛分布全身,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常见种类有鸵鸟、见雏鸟。 (2)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定,羽片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馍,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划水有关。游泳快速。 该目分布限在南半球。代表为王企鹅。 (3)突胸总目 通常翼发达,善于飞翔,龙骨突发达,最后 4~6 枚尾椎愈合为一块尾综骨。一般具有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不具交配器官。 该总目的鸟类种类繁多,为了研究方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它们的类群。 一个方面是根据生态类型分为游禽、涉禽、鹑鸡、鸠鸽、攀禽、猛禽和鸣禽七个生态类型。 游禽:喙扁阔或尖长,腿短而具蹼,翼强大或退化。 涉禽:喙细而长,脚和趾均很长,蹼不发达,翼强大。 鹑鸡:啄短而强,足和爪强健,翼短圆。 鸠鸽:喙短、基部具蜡膜,足短健,翼发达。 攀禽:喙强直,足短健、对趾型,翼较发达。 猛禽:喙强大呈钩状,足强大有力,爪锐钩曲,翼强大善飞。 鸣禽:喙外形不一,足短细,翼较发达。 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分成若干个目来进行研究。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目。 鹈形目:四处向前,处间具全噗;嘴端成钩状,具发达的喉囊,雏鸟属于晚成鸟,游禽类,如鸬鹚等。 鹤形目:颈长、喙长、腿长、趾三前一后,四趾在同一平面上,幼鸟属晚成乌,涉禽类,常见种类有白鹭等。 雁形目:嘴扁平,具加厚的嘴甲,边缘具栉状突起;腿短后移,趾三前一后,前趾间具蹼,雄性翼上常具翼镜;雄鸟具交配器;雏鸟为早成鸟,游禽类。常见种类有天鹅、绿头鸭。 隼形目:嘴具利钩,爪发达,飞翔力强;视觉敏锐,猛禽类,雏鸟为晚成鸟。常见种类有鸢、红隼、金雕等。 鸡形目:体结实;喙短,为圆锥形;翅短圆,善走;雄鸟头顶有肉冠,羽色鲜艳;繁殖期行为复杂,鹑鸡类,幼鸟属早成鸟。如褐马鸡、红腹锦鸡等。 鹤形目:喙长,颈长和腿长,趾三前一后,趾间蹼不发达,后趾着生位置较高,与其他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幼鸟为早成鸟,涉禽类。常见种类有丹顶鹤、灰鹤等。 鸽形目:嘴短、具蜡膜;四趾位于同一平面上,足短健、善走;嗉囊发达,雏鸟为晚成鸟或早成鸟,鸠鸽类。常见种类有原鸽、毛腿沙鸡等。 鴞形目:嘴爪强大而钩曲;头大,眼大向前,眼周羽毛形成面盘;耳孔大,具耳羽,听觉敏锐; 第四处能向后反转; 幼鸟属晚成鸟, 属猛禽类。 主要种类有长耳鴞、 短耳鴞 等。 鴷形目:嘴呈锥状,适于啄木;舌长具角质小钩;趾两前两后;幼鸟属晚成鸟,攀禽类。 常见种类如斑啄木鸟。 雀形目:鸣管及鸣骨发达;足趾三前一后,在一个平面上,适于营巢,幼鸟属晚成鸟,鸣禽类。常见种类有云雀、家燕等。哺乳动物
特征: 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身体有毛覆盖,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提高能量及营养的摄取; 胎生(鸭嘴兽,针鼹除外),哺乳; 恒温.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从而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 脑颅扩大,大脑相当发达,在智力和对环境适应上超过其他动物; 内肢强壮灵敏,有快速的活动能力; 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颊齿. 哺乳类动物的分类 1.主要特征 (1)全身被毛,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哺乳动物一般每年换毛两次:春季和秋季换毛。换毛是哺乳动物对季节变化后的适应。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消化管分化程度较高,消化腺较发达,消化酶多样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切牙)、犬齿(尖牙)和臼齿(磨牙),齿型和齿数是哺乳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体温恒定,对环境依赖性减少。 哺乳动物
(4)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协调能力强。哺乳类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小脑体积增大、神经细胞聚集、皮层加厚。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 (5)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原兽类 特征 卵生,卵有壳. (例:鸭嘴兽) 后兽类 特征 不具真正的胎盘,幼儿在育儿袋中发. (例:袋鼠) 真兽类 特征 有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才产出,占哺乳类的绝大部分.并分为十四类别。 食虫类(例:鼹鼠) 鳞甲类(例:穿山甲) 翼手类(例:蝙蝠) 兔形类(例:兔) 啮齿类(例:鼠,箭猪) 贫齿类(例:食蚁兽) 食肉类(例:狮,犬,熊猫) 鳍足类(例:海狮,海豹,海象) 海牛类(例:海牛) 鲸类 (例:海豚,鲸 长鼻类(例:象) 奇蹄类(例:斑马,犀牛) 偶蹄类(例:河马,牛,猪,鹿,骆驼) 灵长类(例:,猩猩,猴,人) 例:狮子。 特征: 属食肉目中的猫科动物.大型兽类,爪能伸缩,善于跳跃,犬齿发达,善于伏击其他动物. 例:大象 特征: 为现存最大之陆栖动物.耳宽大扁平,鼻特长,可助于取食,体毛退化,脚底有厚弹性组织垫,以承托身体重量.上门牙特别发达,长出体外.食物以植物为主. 例:食蚁兽 特征: 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长,用以掘开蚁巢.无门齿,吻长呈管状,舌长呈黏性,能黏附白蚁,尾长而多毛.栖于草原沼泽地,善游泳,以白蚁及蚁为食. 例:蝙蝠 特征: 前肢特化,指骨特长,指骨与体侧及后肢之间生有薄而韧的翼膜,作飞行器官.后肢具爪,可以倒挂身体栖息.胸骨突起,锁骨发达,以利飞行.大部分蝙蝠喜食虫,且善于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少数吃果实. 例:海豚 特征: 海产哺乳类,亦有淡水品种.海豚属齿鲸类,身体呈流线性,颈部不能区分,颈椎骨有愈合现象.头尖而长,具有内质背鳍.前肢特化成阔桨状.不具后肢,尾长,具水平叉状尾鳍. 例:猿猴 特征: 拇指与其他指相对,适于攀缘及握物.锁骨发达,身有体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脑及感觉器官发达.双眼向前,有骨质眼窝.行为接近人类.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特征: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十分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外形多样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类」动物,八爪鱼及墨鱼.大部分软体动物生活在海里,部分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分是陆生的. 特征: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背部皮层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盖身体的大部分.软体动物中的贝壳类的贝壳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大多数软体动物有一至两个贝壳,例如蜗牛、蚬. 另一些则退化成内壳,藏于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鱼. 有些种类的外壳则完全消失,例如裸鳃类. 蠕虫 特征 : 身体柔软,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对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蚕. 柔软圆形的身体,寄生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例如蛔虫和蛲虫.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 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但部分体节融合成特别部位,如头部及*.有些节肢动物,例如蜘蛛类,头部及*进一步融合成头*.身体的附肢,例如足部、触角、口器等都分节. 体壁坚硬,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可提供保护,亦作为外骨骼之用.由于体壁坚硬,妨碍生长,节肢动物需要在生长期蜕皮多次. 感官系统甚为发达,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用作视物,而单眼用作感光.另外,还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虫还有特别的发声器.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颇为多样化,可以利用体表, 鳃(水生的)及气管(陆生的)呼吸.蜘蛛等则利用书肺进行呼吸. 节肢动物的分类: 甲壳类 例:虾,蟹. 蜘蛛类 例:蜘蛛,蝎子. 昆虫类 例:蝴蝶 多足类 例:蜈蚣 感想: 在找寻动物的种类和照片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神,但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看了很多动物和昆虫的书和纲页,觉得很有趣味和学识到很多动物. 我又知道了动物学家是利用动物不同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来分类的.陆生动物最大的有已经绝种的暴龙,现在最大的是大象,最小的是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变形虫.我又知道了两栖动物原来是幼时生长于水里,长大后才生活在陆地上.有些动物原来我以前把它们分为同类,现在才知道原 是第二类的动物. 我还发觉到原来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生物,所有动物都是吃生物的.大部分的动物都是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但很多动物因为我们捕捉和杀害,濒临绝种,特别是哺乳类动物. 为了可以平衡大自然的生态,我们不要随意砍伐树木,要爱护大自然.不要残害动物,因为所有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1:28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
5、海豚的生活习性: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同时,海豚的栖息地多为浅海,很少游出深海。它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会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捕食时则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6、象的生活习性: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7、兔的生活习性: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子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或许因为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它的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另外,由于兔子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有人说兔子连自己的脊梁都能看到.不过,它不能辨别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小兔是有各种颜色的,它们的眼睛也是有不一样颜色的。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含有灰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是黑的。小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3:36
1、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很奇怪。喜欢生活在海拔200~1600米山区清澈、湍急、清凉的溪流中。通常白天栖息在岩洞或石缝间,洞内宽敞平坦,白天睡觉,傍晚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它的食性很广,喜欢吃鱼、是、蟹、蛇、昆虫、鸟和蛙类等动物。但是,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有捕食能力,因而捕到食物时,只能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内慢慢地消化。有时它吞下一只蛙,十多天也不能完全消化,所以,它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几个月不吃东西,照常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