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话过去的俗语说交佬话、博佬话、阿介话分别是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51
沤佬(ǒu-láo):主要指除广州以外土白话使用者,包括围头人、四邑人等,尤其是指讲莞宝片粤方言的围头人。
“沤”的本义是物品长时间放在不通风的地方,以致变质的意思。沤佬谐音“沤老”,意思是围头人长期处在一种环境之下,受其影响,被“沤老”了。“沤”还有不擅变通、刻板的意思,这是从它原义的引申。从此词渊源来看,它与“瓯娄”有关联。“瓯娄”、“瓯獠”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注意区别,此词与广州话“勾佬”一词,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且发音并不完全相同。“勾”读āo,声调阴平;“沤”读ǒu,声调去声。
博佬:“博佬”又作“卜佬”,在广州话里面是乡巴佬的意思,惠州人现在也多数是这样理解。不过最初,博佬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指客家人。因为客家人居住在山区,比较贫穷落后,称之为博佬。后来博佬一词引申为泛指乡下文化落后的人。另外,在广州话里面,“卜”还有一层比较粗俗的意思,作为动词使用。博佬一词的渊源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濮娄”或者“濮獠(bǔk-lǎo)”有关。此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客家人称山间旷野宜种瓜果之地为“埔”,博佬可能是来源于“埔佬”,指客家人为山区居民的意思。
退佬:退佬(tòi-láo)的词源是“头老”,在惠州市北部方言里,“头”的读音与“退”很接近。本义应该是“大哥”的意思,相当于广州话里面的“大佬”。退佬有时也作“陀佬(tò-lǎo)”。在惠州旧时的俗语里面,专指广州人,相应的广州人讲的广州话就被称为陀佬话。必须注意的是,“陀”声调为去声。与此呼应的是前面的“瓯娄”是指除广州话以外的粤语土白话。
介佬(gài-láo)是乡巴佬的意思,这层意思跟“博佬”相近。“阿介话(ā-gài)”是指海陆丰闽语。海陆丰即汕尾市,古代属于惠州府管辖。过去惠州府城人把他们与潮州府讲闽语的人作区别,称海陆丰闽语为阿介话,称潮州府闽语为潮州话。“介”字在惠州方言里本身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即青蛙。
难佬(nāng-lǎo):惠州府城人对潮州人的俗称。指现在潮州、汕头、揭阳一带讲潮语(闽语系)的人。因为潮州话说人为“nāng”,所以惠州府城人就叫潮州人为“nāng-lǎo”。
蛇佬:“蛇话”是惠州人对河源一带的一种客家话口音的名称。现在很多人研究认为惠州府城话也属于这种方言,叫做“水源话群”,然而过去惠州府城人却不认为府城话是“蛇话”。这里有一篇学术论文,供您参考:http://bbs.southcn.com/thread-274907-1-1.html(南方论坛)。
以上都是惠州府城话过去对外地人的称呼,相应地惠州府城人对自己的称呼就是“本地人”。其实“本地人”这个说法当然不可能是惠州府城人才有资格使用的:沤佬(围头人)在莞宝地区也自称本地人、博佬(客家人)在客家地区也自称本地人、蛇佬在河源地区也自称本地人,等等。只是由于惠州地处岭南多个方言的交界处,所以惠州方言里保留了特别多对外地人的呼唤法而已。
邓家仔是指行船的人(船家);还有韶仔是傻仔的意思。阿娓话(ā-mē)是客家话的另一个俗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52
汗!```两位大侠都说了这么多了,还需要说什么?客家人和广府人将所有闽南语系都统称为“鹤老”,所以惠州话里的介佬和难佬相加,可以统称鹤老。海陆丰人愿意认“鹤老”,还有福建、台湾也认,但潮州人、雷州人都没有认鹤老的习惯。在潮汕乡下有把广府人叫做“猪佬”,因为广府人居住在珠江流域,谐音“珠”。猪佬是比较新的说法,蛇佬是比较旧的说法,都指广府人。蛟佬也是“蛇佬”的意思,蛟就是龙蛇混种。闽语系(潮闽等地)把广府人和客家人统称为蛇佬或者蛟佬,自称本地人。对广府人的称呼,最古典的是蛟佬,其次是蛇佬,较通俗的是白仔,最新的是猪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52
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杨烈雄(广东高州籍)指出:惠州话(祯语)兼有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的特征,甚至有些闽语、吴语的影子,但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客粤混合语,由于长期和客语、粤语这两种较为强势的方言接触,惠州话群吸收了不少客语和粤语的成份,而使自己的面貌越来越模糊。但如今惠州、博罗一带的居民,对自己的语言的自称为“本地话”,客语是“客家话”、粤语是“畲话”,就旁证了它们非粤非客的身分。
有关惠州话的归属问题,在方言学界仍是争论不休。过去,惠州人自己倒并不认为惠州话(祯语)与水源话(槎语)为同一类。首先将惠州话跟其它地方方言一并讨论的是周日建教授。他有远见地将惠州和新丰的“水源话”归为一类,并且通过它们跟广州话和淡水话、梅县话的比较,结论是它们较为接近客家话,并将其称为“客家系水源话群”。
刘叔新以周日建提出的“客家系水源话群”的说法为基础,结合温衍昌的报告,总结认为这个话群还包括海丰和惠东县交界海岸地区居民操的“尖米话”,又提出了“粤语系惠河片”(粤语惠河系)的说法。使惠州话(祯语)的客粤归属争论,再次燃烧起来。
由于两方意见不同,于是取其最大公约数,放下两方有关归属的争论,暂时统称祯语系及东江方言群。争论之中的祯语系是由惠州话(惠城区方言)、水源话(槎语)、尖米话三个亚群构成;但东江方言群的使用者自身也分两种不同的归属意愿。
其中自称为“水源话”者认同客家系,比如河源人和新丰人,他们认为水源话就是客家话的一种,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方言跟梅县不同。水源人与惠州人传统上相互之间都不认为自己的方言与对方属于同一类,故又从“祯语系”中分出“槎语”,即水源话。水源话属于客家方言是无疑的,首先它与客家话存在比较多共通点,其次讲水源话的居民更为接受的说法是归属客家系,而不是归属粤语系或者其它说法。水源人自称客家话水源音,与之对应的是梅县话被称为客家话福广音(也有嘉应音的说法),此外还有畲声、客声对应的说法。
说明,虽然采用了惠州话的别称“祯语”,将惠州城区方言、水源话、尖米话,统一命名为“祯语系”,但并非表明本人赞同“东江方言群”归属粤方言。祯语系的次方言还包括江西省赣南地区一系列与之相近的口音,如南康的“河源声”等等。
祯语系(东江方言群)与韶州土话、粤方言四邑片(四邑话)的比对:
【一】韶州土话是韶州地区一些系属不明的方言的总称,广泛分布在粤北地区,人口有七八十万,而且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差别,来源上也相当复杂。在韶关,当地的客家人和粤语居民将当地的土话谑称为“虱婆声”、“虱乸话”,操这种方音的人称自己的话是“本城话”,也跟惠州的“本地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韶州土话中,古调类的归类除了多了一个“中塞”外,归类的特征和惠州话群完全相同。
【二】粤方言四邑片(四邑话)为粤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惠州话里面存在大量跟台山话相同用语:如下雨、动物性别词缀、蜘蛛、蜈蚣、蟑螂、看管、哭、东西、谁。而且台山话和惠州话的调形酷似。更不可思议的是,台山话和惠州话的人称代名词,无论在发音或形成复数的方式上也很相似,但跟粤语和客语有明显的不同。相对于整个东江方言群(祯语系)而言,并非整个东江方言群的人称代词都采取与惠州话相同的开工。在基础用语上,惠城话与水源话也有明显不同:惠城话的人称代词复数,采用了单音节表达;而水源话采用双音节表达。由此,更旁证了惠州话(惠州城区方言)与四邑话存在某种特殊关联。
从惠州城区的角度来看,周日建教授把水源话与惠州话扯在一块有点吃力不讨好,因为惠州城区的本地人似乎跟愿意证明惠州话与粤方言四邑片的密切关联,而水源人却不认为自己的方言更接近粤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