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5:39
选自《列子·汤问》(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2)九十,面山而居(3)。惩(4)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6)也,聚室而谋(7)曰:“吾与汝毕力平险(8),指通豫南(9),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10)。其妻献疑(11)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2),如太行王屋何(13)?且焉置土石(14)?”杂曰:“投诸渤海之尾(15),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6),叩(17)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8),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19),始一反焉(2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2),其(23)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4),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25),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26)也。而山不加增,何苦(27)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28)。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29)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30)二子负(31)二山,一厝朔东(32),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33),无陇断焉(34)。 (1)《列子》: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如本篇《愚公移山》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还有如《杞人忧天》嘲笑不必要的担心;《两小儿辩日》说明片面看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九方皋相马》说明观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等。
(2)且:副词,将近。
(3)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4)惩:苦于,为……所愁。
(5)塞:阻塞。
(6)迂:曲折,绕远。
(7)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8)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9)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10)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的意思。
(14)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5)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挑担子的几个人。荷,挑。
(17)扣:敲、凿。
(18)遗男:遗孤,孤儿。
(19)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变换。
(2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返回。
(21)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
(22)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2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彻,通达。
(2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26)穷匮:穷尽。
(27)苦:愁。
(28)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没有。
(29)惧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干下去。已,停
(30)夸娥氏:传说中的天神,因追赶太阳而死
(31)负:背。
(32)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同“措”,放置。
(33) 汉之阴; 汉水的南边
(34)无陇断焉:道路得以畅通。天陇:形容很高的山,陇,高地;断:得以阻断;焉:语气助词。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了八十几年。(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真的把山挖平了,于是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