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13:15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02 04:12
1、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 1824- -1896)出生于德国林茨的一个农村教师家庭。他先在林茨的教堂中任管风琴师,1865年在慕尼黑观看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并拜见了瓦格纳之后,即深受其曲风的影响,而后开始在创作中加以仿效。1868 年定居维也纳,担任音乐学院的管风琴和作曲教授,马勒等人皆出其门下。
2、作为浪漫主义后期的作曲家,布鲁克纳一生写了11部交响曲,其中9部有编号的作品,除第一首外全部写于他在维也纳时期。这些交响曲气势巍峨、色彩明朗,兼用古典派贝多芬和浪漫派舒伯特的传统技巧,以及古代众赞歌的手法和后期浪漫派的音调,内容多数为描写精神世界。
3、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也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虽然他被公认为一个乐坛怪人,饱受乐评家讽刺。这一切直到他的第七交响曲1884年莱比锡首演。歌唱性主题具有强烈的感召力,第二乐章柔板是瓦格纳的挽歌,有力的谐谑曲还有热力四射的终曲,让世界见识了这位时年60的作曲家的天才。当时汉斯力克和勃拉姆斯的绝对音乐阵营和瓦格纳阵营,当时评论家妄断的把布鲁克纳归到后者,之间的鸿沟非常的深。布鲁克纳,要等到20世纪,才等来了世人对他的普遍认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25
“旋律性高”不是指”旋律好听“的意思,”旋律性高“是指稳定,较长,如歌,线条清楚的旋律在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意思。比如以贝五第一乐章为例子,当然它的旋律都很好听,但是因为整个乐章都是建立在短小动机发展上的,所以不能说它的旋律性很高(说没有旋律也是不准确的)。布鲁克纳就类似这种情况。相反,随便某一首歌剧咏叹调,可能作曲家写得不好,旋律不怎么好听,但仍然会是旋律性高的作品。
如果拿“旋律好听”做标准就过于主观,这个词也就没有使用意义了。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
如果你听过《天鹅湖》,《悲怅》,都是以旋律优美见长的。或许你也可以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甚至他的交响曲。旋律也是极尽优美之能事。
所以不知道你说的布鲁克纳是说的“很高”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也是说优美的意思,那对不起,可能比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都不优美。如果你说的是旋律推进性很强,那这个说法适合巴洛克,古典,到浪漫时期的所有作曲家。一般说的旋律型作曲家,代表人物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这类,马勒的作品旋律性也很强,因为用了大量的民歌素材,贝多芬算动机型作曲家,他的大部分旋律单听很一般,也很短小,但跟音乐其他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发展演变,就非常引人入胜。
布鲁克纳以具有强烈、令人难忘的音乐主题旋律而闻名,频繁使用圣咏,赞美歌,民间舞曲,但需要极其漫长的发展,比如动机的模进,反复的赋格进行,精妙的对位,加上弦乐的震音衬托宏大的配器等等,使主题发展非常入耳好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25
因为总体来说,在布鲁克纳的9部交响曲中,风格统一是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能就成就了一些音乐爱好者所说的“旋律性很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26
因为听布鲁克纳的交响乐的都是一些特定的人群,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解读交响乐。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27
布鲁克纳以具有强烈、令人难忘的音乐主题旋律而闻名,频繁使用圣咏,赞美歌,民间舞曲,但需要极其漫长的发展,反复的赋格进行,精妙的对位,加上弦乐的震音衬托宏大的配器等等,使主题发展非常入耳好听。如果你听过《天鹅湖》,《悲怅》,都是以旋律优美见长的。甚至他的交响曲。旋律也是极尽优美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