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05: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07:28
我认为造成医生为了创收,小病大治造成医疗资源很大浪费的现象出现,不仅增加病人看病的经济成本和*的财政负担,还不利于病情的及时救治,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此现象发生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医院在经营过程当中追求盈利,将开具的检查、药品的多少与医生的绩效、奖金等挂钩,导致医生开具更多的检查和药品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二:医生经验不足,过度依赖器械检查,许多医生欠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断技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后期治疗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依赖医疗器械的心理,想通过多开检查,多开药来掩盖自身的不足。
三:部分患者因为缺乏常识、对自身病情的担忧,希望进行更多更细致的检查,存在着检查越多越细,药剂越多越有用的错误思想,不断催促医生为他们开放化验单、做治疗。
因此,我们可以多管齐下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这一现象:
一:完善医疗立法,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容、实施措施,并出台相应的标准,拉起制度红线,引导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合理施治,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对医院出现的过度医疗行为进行罚款,公示等严格处理。
二:提高医生水平和职业操守学习典型的人物,事例,意识到职业的神圣性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查询资料等方式,掌握最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防止自己在治疗过程当中,因为技术不足导致过度医疗的问题。
三:加快医疗改革,加强*监督管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保障患者权益。
我相信,通过国家、医院、患者多方努力,多方协调,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一定能够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水平,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08:46
下面讲我的亲身经历。
起因:
个人感冒导致周末在家把妈妈传染了(个人年去十来年没去过医院看感冒),怕继续传染其他家人加上为了让妈妈感冒快些好。带上妈妈去医院看病挂号什么的搞了半天,医生第一个给妈妈看,母亲大人给医生描述头昏流鼻涕。年轻医生抓住了头昏,说这头昏不一定是感冒导致的,然后测量血压正常(我妈妈每年体检都血压偏低),最后开了一盒感冒药中成药加两盒脑心通。接着是看我的感冒,上去我描述我只是喉痛其他没有别的(上班时间里面吃了不少感冒药基本上快好了)。我在想这下我不会有脑心通药片了吧。结果尼玛你才这个无道德叫我做什么,坑爹的叫我去查血/查血/查血/。(先别说查血用个人多少钱的问题,有好多认真需要查血的人那么多的嘛。)说我可能是病毒感染,查血看看是不是有病毒。尼玛好吧我去查血,没得说出来结果我看了一篇啥子问题都没有,到最后他个坑,以为我不认识字一样的给我念了一篇检查结果,还认真的说没问题。左后开药是止咳糖浆,氯雷他定片(没鼻塞),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ok回来吃了没卵用。
小插曲拿化验单回去的时候,一个八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及其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别人说腰痛,这个年轻的无良医生再三强调别人要必须去做核磁共振,最后病人说别人公司每年定期检查就在这个月都会对自己全身做检查包括核磁共振了。哎!当时我在想多半是黑车共振贵。
这样做不仅是浪费了医疗的资源,还造成了个人浪费,对病人也不负责人。乐观点就是他没有经验正确判断病人病因,需要很多检查数据来支撑判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0:21
人生难免生老病死,没有人会保证自己会一直健康下去,既然生了病就得去医院找医生治病。可如今部分之医生为了创收,往往将病人病情故意扩大化,小病大治,造成了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现状,这也让许多病人都“谈医色变”。
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社会现象呢?原因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小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此类社会现象形成原因的看法。
一、医院性质是此类现象滋生的土壤
目前国内的医院按照构成性质而言,是自负盈亏的机构,而不是非盈利性的慈善机构。
国内的医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原理进行运作,并且医院属于较为机密性的行业,其内部医疗资源信息高度不透明而且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故而部分的医院可能则会出现“店大欺客”等现状。
在此基础之上的部分医生则成为了维护此类法则的人。他们往往为了增加医院和自身的收入,让病人花大钱治小病。例如,有些病症明明可以吃药治疗,他们却非要让病人输液,因为输液普遍比开药花费更加高昂,这样也有助于推动医院的营收等等。
二、看病流程不合理造就此类现象猖獗
如今很多人看病真实写照为:“无论病情大小,部分医生不闻不问,出门右转CT,左转抽血,缴完费,递交报告,结果发现只是小病一桩,医生给开不能报销的进口药,并嘱咐过几天就来的复查继续开药治疗。”
按照医院和医生设置的这一套看病治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花费大几百。可能有的人稀里糊涂地看完病,结果都没有问清楚自己得了什么病,却白白花了那么多冤枉钱。
很多医生借助此类规定看病流程,让很多病人做了一些可能本就无意义的检查,只为了增加创收,却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也掏空了病人的钱包。
三、部分医生医德败坏,利欲熏心
部分医生确实缺乏良知,医德败坏,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吸干了无数家庭的血。
这类医生往往就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蛀虫,他们仗着自己高高在上的医生身份,欺骗、恐吓病人,故意将小病扩大化,让病人在被*无奈之下,用着最贵的治疗手段,治着可能很小的病。
小病大治,大病久治是这类医生的常态,开药也是用着昂贵的且不被报销的进口药(可能药效与平替国产药无差),让病人做着无所谓的杀鸡牛刀般的检查。
但这类医生也是小部分,大部分医生也是很好的,但“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的道理,我们也不是不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此类现象的看法,希望能给帮助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2:12
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看病难”,看病难的根源不在于医疗资源的有限,事实上却来自医疗资源的浪费。大城市里的大医院挂号难,乡镇小医院门可罗雀,出现这种现象是极度不正常的。
“小病大治”的原因
认知问题:大家在看病的时候总是持有这样一个信念:看病一定要看最好的医生, 好医生都在大医院里。部分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度不足,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同度也不够。
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据现有的医保制度,医保人员看门诊只能用个人账户部分, 其余全部自费。如果住院,则在自付一定的门槛费后,费用报销 80%以上。如果看病费用超过门槛费, 一些人就要想方设法住院,这样才能减轻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里。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也很大。
医生自我保护心理作祟:通过普法教育和接受宣传,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过程提出异议和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在明显增多 。为了防止因工作过失出现纠纷,医生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在医疗过程中保护自己,这也是医生多开药多开检查, 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原因所在。
”小病大治“的负面反应
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费用;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开支, 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更容易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社区医疗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浪费医疗资源。
”小病大治“的解决对策
*倾斜:可以提高社区医院看病报销比例,社区医院平价销售药品,提高*医院的起付标准等措施。
实行相互转诊制度:可制定相关*鼓励并引导一级医院与*医院相互转诊,以合理分流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