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2 00: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3:27
所谓分封制,是指古代君王、皇帝分封诸侯的一种制度。其起源于商朝,西周灭商之后,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中原大地,周王将土地和居民一同分封于王室子弟和有功大臣,并享有世袭罔替之权,分封制正式形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主义*集权制度的萌发,分封制逐渐瓦解,适应时代潮流的郡县制出现。秦朝统一天下后,在李斯的倡议下,实行了八百多年的分封制被废除,郡县制取而代之成为了*控制地方的一种*制度。
然而,在秦朝二世而亡之后的封建历史当中,分封制度又通过各种形式被重新采用:
汉朝成立初期,实行郡国并封制,分封了八个异姓王,九个同姓王。
西晋成立之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
唐朝采取“藩镇制”,但发展到后期藩镇之权与分封诸侯如出一辙。
元朝百年间封王无数。
明朝朱元璋时期分封二十六个同姓王。
清朝成立之初,分封三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当然,这些分封制度的实施,无一例外的造成了国家*动荡,如汉朝的七国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都使得百废待兴的新兴王朝陷入崩溃边缘,晋朝的八王之乱更是让中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割据时代。
而历代帝王之所以敢冒如此之风险实行分封制度,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分封异姓王。在历代帝王所分封的对象来看,异姓王往往是那些开国功臣,如汉朝,这些异姓王可以说是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王朝建立之后,能够安抚他们的也就只有裂土封侯了。同时,在王朝成立初期,分封诸侯也有利于加强*在地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分封同姓王。中国传统*历来是以“宗法制”为纽带,皇权更是如此,“家天下”的理念贯穿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皇权与宗法的结合使得皇权必须在一家一姓之中传承。而分封同姓王能够使得皇权始终在皇室之中延续。如明朝成立之时,朱元璋分封朱姓皇子二十多位为王,即使后来的燕王犯上作乱推翻南京政权,但是大明的江山还是在朱家手中,只是换了个朱元璋的后人来当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3:27
因为很多新的王朝建立,对很多领土是不完全征服的,所以他们需要自己的子弟去把守,就要封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3:28
因为后世认为秦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宗室拱卫,而且刘秀中兴,说明宗室有权力很有必要。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3:28
我觉得后面王朝想要恢复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便于管理整个国家。是为了犒劳那些跟他们一起开拓疆土的人的一个奖励,但我觉得还可能是历代的君王*要实行这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