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21: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06:0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行遇雨,本属平常,但作者 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通过对眼前风雨等闲视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 。
上片起句直抒面对风雨的态度。穿透树林、击打树叶,沙沙成声的雨常常令人惊慌失措或者狼狈不堪。但词人将外在风雨置之度外,甚至在风雨中安然徐步,吟诗作啸,其从容泰然非一般人能及。“莫听”,“何妨”相呼应,可见超然心态。
后三句承接前句,细写。竹杖芒鞋本粗陋无以抗风雨,可在面对风云变幻泰然处之的词人看来,比高头大马更加轻便。一句反问“谁怕'不但超然,更见傲然之态。最后一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使此前的雨中徐行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词人基本的人生态度的表达,面对人生的风雨,依然我行我素、不畏困苦,超然物外。
下片一转,以料峭春风吹得酒醒转出另一境界。此时风之料峭,雨之冷冽,使词人在“微冷”中醉意顿消,接着在“ 山头斜照却相迎 ”的描写中另推新境,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词人在自然风雨的阴晴变幻中更深沉、更高妙的人生态度。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一念。回望来时经过的凄冷萧瑟,不喜不悲,淡然离开。人世浮沉荣辱已不在词人的心灵范围内,超然到极致。
全词平中见奇,从 遇雨之吟啸 升华为 超然世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沉浮荣辱中以人格的乐观旷达化解内心的凄风苦雨,立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