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的内阁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23: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19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1425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
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
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20
不能算,东汉以后,门第制度(变相世袭,经书都在少部分人手里),导致一直到唐末才把这个制度给修正,宋时因为有了印刷术使得书籍变得更多,却导致了一个问题,皇帝是一个世袭一二百年而存在,可是臣子(宋之宰相,明之首辅多是布衣之人)前面十年是个普通人,现在是朝中大臣,这样难免会导致君尊臣卑,所以王安石变法之一就是要把臣的地位给提高(如当皇帝之师)有兴趣去看看宋儒的发言,可以看到。
但是蒙古人来了,所以.......(宋儒的意见遭元明清三代所压抑)元清乃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明太祖未有此识,包括你自己去看明朝那些事,你会发现皇帝不管事,都是太监来!除非皇帝愿意给大臣。
推荐直接看《中国历代*得失》上网买12元 160页,作者钱穆,当年明月 最崇拜的国学大师(百度百科里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20
不算,明朝中后期的文官制度架空了皇帝,但这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制度,只能说是君权的空虚
满清入关以前的八旗议政会议才是民主制度的雏形,由八位旗主和四位辅臣组成的议政大臣会议,任何军国大事必须由他们表决才能实施,包括废立储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21
有先进性,但也有局限性。明朝内阁首先保证了政务正常运行,例如,嘉靖和万历皇帝在中期以后很少上朝,但由于内阁的存在,国家各项事务运行还是正常的。明朝给很多人印象是昏君较多,但明朝的稳定性在历代里绝对是排前列的,这一点可以归功于内阁。但是明朝内阁还是为皇权服务的,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有很大区别。本人理论水平不高,就这样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0:21
有进步的一面,但是受生产力发展的局限。
要是没有清朝,可能中国的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