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26
《骆驼祥子》的写作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成熟地运用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画,克服了过去油腔滑调的毛病,建立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
《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
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27
《骆驼祥子》的写作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成熟地运用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画,克服了过去油腔滑调的毛病,建立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例如作者描写祥子身体的健壮,就用了“结实硬棒”和“挺脱”这样带有地方色彩的字眼;写祥子艰难地向曹先生介绍小福子的情况时,说他“哽吃了半天才说出来”;写祥子忍受病痛为人家打伞旗或举花圈的情。
小说是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排情节结构的。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
扩展资料: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
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27
脉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小说是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排情节结构的。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作品正是通过祥子跟社会的接触描写了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而貌和不同家庭生活的不同命运,以及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从而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作品对祥子的肖像描写最突出的有二次。一次是在小说的开头,一次在结尾。刚从乡下来的祥子给人的印象是年轻、健壮、憨厚、朴实,像一颗成长中的树,虎虎而有生气。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他体面,要强,吃苦耐劳。然而,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沉重打击之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作者通过祥子前后肖像的对比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成熟地运用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画,克服了过去油腔滑调的毛病,建立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例如作者描写祥子身体的健壮,就用了“结实硬棒”和“挺脱”这样带有地方色彩的字眼;写祥子艰难地向曹先生介绍小福子的情况时,说他“哽吃了半天才说出来”;写祥子忍受病痛为人家打伞旗或举花圈的情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老舍被*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28
作者将中国传统叙事方法与外国文学景物铺排,心理描写相结合,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祥子和虎妞更是反映出旧社会的黑暗。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等都走向了绝望的境地。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深入。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凭着对北平下层人物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的民众心理刻画的生动形象《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的刻画出北平下层人物的言谈举止,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望采纳 谢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28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1936年在青岛写成。老舍从开始创作起,一直是以教书为正职,以写作为副业。到了1936年夏,他辞去山东大学的教职,专心从事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说,“《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但作品最初的创作诱困却是很偶然的,那是山东大学的一位朋友来老舍家聊天,随便谈起他在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那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受穷。老舍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那个朋友紧接着又说了另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走,又伺机逃出,还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这简单的叙述引起了老舍非常的兴趣,从春到夏,他入迷地搜集资料,构思情节,他还写信给齐铁恨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老舍虽身在齐鲁,但自幼所见旧北京下层社会的生活画面活跃在他脑中,给了他灵感和生活背景,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的作品很自然地构思完成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