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3:20
为何战国中期后,道家合黄帝与老子之名,称为「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之中,「黄」为黄帝、「老」为老子。
战国后期,齐国因富庶与久未历战火,成为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学者们聚于齐国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因而一个以道家为宗的学术论坛在这里诞生。
当时齐威王有「高祖黄帝」之说,也就是以黄帝为尊,为民族先祖,言必称黄帝,此时黄帝在社会上的影响已非常大,所谓「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学术界也「百家言黄帝」。故稽下学宫遂将黄老联称,同尊为道家创始人。
因此,现代学者认为「黄老」之说起于战国后期之齐国稽下学宫,管子书即是稽下学宫学术成果的一个代表。
另部份学者主张在先秦著作中没有「黄老」这个名称,黄老并称是汉代人的说法,在此可以肯定西汉已正式有「黄老」之名,我们可以看到在史记中多次提及: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
《史记乐毅列传》「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之言」
《史记韩非列传》「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
此两点这便是「黄老学派」名称的起源了;此外,再补充一下黄老与道家、老庄的分别。
黄老与道家、老庄的分别
「黄老学派」是道家的一个支派,其学说内涵并不全然等同于道家、老庄。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叙述他父亲司马谈对各家思想的评述,其中明白地介绍了「黄老之学」的特色: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黄老之称虽指的是黄帝与老子,却与二者无绝对的关系。
也就是说黄老学派从《老子》出发,倾注全力研究人类社会的成败、得失、祸福,兼采儒、墨、法、名家、阴阳家的一些成份,形成自己的*、哲学、军事思想体系;在此,已由老庄的「出世」,演变为黄老的「入世」。
融合道、法的黄老主张「清静自定」。因其切合到休养生息、稳定*局势和恢复发展经济的环境需要,得到统治阶级文帝、景帝、窦太后等,与*家曹参等人的重视而极盛一时;影响由汉高祖至武帝而历四朝,及武帝建元六年(135B.C.)窦太后死去,武帝需要董仲舒之类强调君王大一统的*哲学,才为儒家代之。
东汉时,黄老之学发展成为黄老道,黄老道又演变成为道教,以黄帝为上古文化传系之正统,并奉老子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至此道家结合「神仙家」和「阴阳家」,由学派演变为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