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2:13
遮,在佛教术语中,最常见为遮罪、遮戒、无遮、开遮、遮断等。
一、戒,分为遮戒与性戒两种。犯戒,则是犯遮罪与性罪。
1. 遮戒,指轻罪之禁戒,系佛陀因事、因地所制之戒,通常较性戒为轻。
遮罪,即一般社会不认为罪恶,而佛教为防止世人讥嫌,避免由此引发其他犯罪,故制此戒。令不毁犯,乃能守护其馀之律仪。
例如五戒中的饮酒,多有过失,能犯诸戒。
犯遮罪,则可在众僧之前忏悔,谨慎言行即可。
2. 性戒,例如五戒中的杀、盗、淫、妄等四戒。
性罪,即自性罪过,不待佛陀制禁,性自是恶,犯之即有罪报。
犯性罪,一般亦称破戒,必遭僧团驱逐。
二、遮断,指遮止一时之烦恼,使不生起,为“永断”之对称。
《成实论》卷十五:“若说断贪或是遮断,或毕竟断。若不生真智,则是遮断;随生真智,是毕竟断。”
三、“遮破”两字,在佛学辞典中并没有收录。换言之,“遮破”不是一个惯用词句。但在电子大藏经裏,若“遮破”连结其他词句,表现为“遮破他论”(《阿毘达磨大昆婆沙论》卷195)、“遮破常性”(《大乘广百论释》卷1)、“若尔外道所执离言实性,我等谁能遮破”(《大乘掌珍论》卷1)、“不相应法唯遮破耳”(《成唯识论学记》卷3)等。
若以前後文诠释“遮破”,则“遮”与“破”分别代表“遮盖和抑止”、“破除”等两种意义。以所见上下文句,若换成白话文,是“遮盖、抑止、破除不正确的论述,显扬正确道理”之意。
资料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