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30 16: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8:02
《谈舍己救人》
舍己救人的新闻,屡屡见于报端。那些英勇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让人钦敬,也往往被媒体大肆宣扬。
然而,在感动和钦敬之余,我也常常思索:舍己救人,是否可取?
实际上,绝大多数因救人而牺牲的英烈,生前并非抱着舍命的决心:其死亡,乃出于意外,而非必然。
每每听闻此类消息,心中不免有些惋惜。冷血,则见死不救;热心,则临危易乱。热心之人,若不具冷眼,在助人脱险时,容易遇险。
义者当仁不让,仁者于心不忍——我希望仁义之士,在救援之前,先定心静神,考虑下自身的安危。若凶多吉少,宁可袖手旁观,也不要以身犯险。
救人而不存己,乃一命换一命:等于没救;不如不救。
所以,那些明知救人而难以自存,甚至必死无疑的人,并不值得效法。譬如:徒手接住高空坠落的人;不会水的,却下水救人;在浓烟中,把消防面罩取下让人。——这些事迹,也不值得宣扬。
对此,孔子也是持反对意见: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出自《论语·雍也》)
为便于理解,姑且用直白而透彻的话,进行翻译。宰我问道:“对于仁人,如果告诉他:有仁人掉进井里。他会舍己救人吗?”孔子答:“何必如此呢?君子可以尽力施救,但不会舍命相救……”
其实,老子有句名言,经典之至;只可惜许多人悟不透,枉送了性命: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仁义礼,此高低之序。故礼备不如义重,义重不如仁深,仁深不如德厚,德厚不如道高:为人如此,处事亦然。
德厚者重身,道高者庸行。一命换一命,乃为取仁取义之举,却是不道不德之行。所以,道高德厚的人,对此不屑一顾。
世事如棋,有局中和局外之分。局外之人,将局中人换出,去下必输的棋,实无必要,也不应当。
救人不可舍己,济世不必倾家。若救人而需人救,济世而需世济,虽是高风亮节,却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