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9 01:30
共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9 05:52
痒生在清代是秀才的学名。而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痒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即学校,明清专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郡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郡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属,自称庠生,生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3:00
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邑庠生也就是秀才的学名。而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秀才是俗名,正式的称呼应该是生员,也就是府州县学的学生。
扩展资料:
南北朝最重此科。当时虽出自荐举,也有策问。隋、唐科举制亦有秀才科。唐初,秀才科第最高,从武德到永徽,每年秀才不过一、二人。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停秀才科。后玄宗、代宗时,几次恢复,旋即停止,所得之人极少。
明太祖时,曾举秀才数人,如洪武四年(1371年)以秀才丁士梅为苏州知府,十五年以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此均系辟举,不是科举之士。后乃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秀才也习惯地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宋代各府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沿用唐代后期之法,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
《水浒传》以王伦为「不第秀才」,有轻蔑的意思,指他觅举未成,在选拔考试中名落孙山。宋代秀才名衔,无需经过考试取得;但明清时代则不同,秀才得来不易,必须通过几重考试关隘才可,而且秀才最后也不一定能够应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秀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4:18
楼主您打错字了,不是痒生,而是庠生。庠,指的是古代的学校,邑,指城邑,不太大的中等城市。邑庠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5:52
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7:44
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庠生就是秀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9:52
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邑庠生也就是秀才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