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5 23:07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6 03:29
苏格拉底之死的评价:苏格拉底死后两个月后,雅典人幡然梦醒,于是给苏格拉底平反,并将指控苏格拉底的原告判处死刑。并在苏格拉底曾经讲学的广场上树立的苏格拉底的铜像,以示纪念。 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6:59
苏格拉底运用“辩证法”得罪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智者”,被“智者”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送进了监狱。尽管那些无知的民众是受到“智者”们的*,尽管苏格拉底有机会可以逃走,尽管苏格拉底认为这法律是不公正的,但他最后仍然没有选择逃走,最终在狱中饮毒自杀。
这个故事也揭示了西方法律文化中的慎重,苏格拉底逃走会导致当时雅典法律的权威性受到破坏。因为自身认为法律不公正,就有合理的理由逃走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有第一个,就会有接下来的第二第三个,尽管事实如此,但却无法保证接下来的所有人不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表示的法律不公正,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的法律秩序遭到破坏。
况且至今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来评判一部法律的公正性,毕竟一部法律的受众面很广,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私欲,这里面难免会有些利益冲突,一部法律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
从中获得利益的人说它公平,而被剥夺利益的人则会觉得不公正,因此正如刘星老师所说:价值判断这东西,有时就是见仁见智。这也导致了某些西方人对待自己认为不好的法律的慎重,以维护理性和秩序。
扩展资料:
相关书籍:
《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我与苏格拉底相处的日子》、《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谈话录》、《蝉》、《巫师苏格拉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6:59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据《克里托篇》说,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
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
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扩展资料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灵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灵魂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3、真理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6:59
对于肉体,苏格拉底认为它是有生灭的、速朽的,人不应醉心于肉体生命的延长,反而在和肉体需求相关的种种*上,“苏格拉底劝诫他的门徒在贪食、贪饮、*、睡眠、冷热和疲劳等方面都要实践自制”。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肉体生命的存续不是贪恋生存的理由,相反,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节制。
扩展资料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乃至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案。数千年来,无数人叹惋、沉思、钻研、争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角度,内在地支持苏格拉底从容赴死的选择。最终说明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生死抉择,达到了其哲学思想的顶点,成为将哲学思想与生命经历深度融合的光辉典范。
苏格拉底会承认灵魂是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也会承认灵魂居住在身体中,但他鲜明地反对“灵魂会 死亡”这个观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7:00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据《克里托篇》说,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
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扩展资料:
柏拉图的对话是苏格拉底从古代生存下来的最全面的叙述之一,苏格拉底由此开始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正是这种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将他的名字赋予了苏格拉底讽刺和苏格拉底方法或*主义的概念。但是,现实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在对话中对苏格拉底的刻画之间的区别仍然存在疑问。
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7:01
我认为苏格拉底在服死的时候,他的心意已定,就像,他执着于他的思想一样,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