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苏格拉底之死的看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5 23: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6 03:29
苏格拉底之死的评价:苏格拉底死后两个月后,雅典人幡然梦醒,于是给苏格拉底平反,并将指控苏格拉底的原告判处死刑。并在苏格拉底曾经讲学的广场上树立的苏格拉底的铜像,以示纪念。 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0:53
公元前三九九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的一个人民法庭判处死刑,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下毒鸩,从容就死。
其实他本可以逃走的,就像若干年之后的柏拉图,但他坚守为法律献身的精神甘愿就义,在哲学形成了一种现象———称为苏格拉底之死。寓意为守道者或殉道者,这种理念既是相信民主既是他的审判是错的,法理高于人情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
这种人往往是信念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放下个人的一切利益,我回去认同这种做法,但我尊敬他。
重睛鸟 2008-06-21 13:58 检举
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能为理念而死是值得的。他认为法律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这种做法我不会去认同,但值得我尊敬。
重睛鸟 2008-06-21 14:14 检举
从*角度看,极端的民主就是不民主,极端的自由就是不自由。你不觉得苏格拉底生在民主的雅典,却被所谓的民主杀死是一件很讽刺的事吗?
说到底,是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也不能苛求历史完美,因为人类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
Forest 2008-06-25 09:42 检举
——别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2:28
公元前399年,这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年份,但因为一个人,这个年份将被载入史册。这一年,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法庭处死了。 苏格拉底没有留给我们著作,他的生平和思想,都是靠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下的。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的兴趣并不在雕刻石头,工作之余,他总是挑灯夜读,朗诵那脍炙人口的荷马史诗和其他著名的诗篇。有些时候,他出入雅典剧院,欣赏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或者徘徊于市政广场,缅怀英雄们的业绩。
史*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他的怪模样常常成为朋友们的笑柄,但他从不介意。
他虽然很贫困,但对自己的石匠工作并不十分卖力,只要收入够一家糊口就不多干了。他宁愿上街去和人聊天。
他总是在天亮前起床,匆匆忙忙地吃些浸了酒的面包,穿上长袍,披上件粗布斗篷,便出门去了。他常在商店、寺庙、朋友家、公共浴室,或者是一个街口与人辩论。雅典当时辩论成风,形成热潮。
他的妻子是个爱唠叨的女人,而且脾气暴躁,常为一点小事就拿苏格拉底出气。有时候,他妻子当街怒骂他,苏格拉底只是低头聆听着,并不回嘴。这时,连他的学生们都看不下去了。但事后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我每天要同各种人打交道,如果我能忍受她的坏脾气,那么,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就不会有什么事能令我不快了。”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他在讲授哲学、探讨道德问题时,并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谈吐优雅,性情温和,绝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他思路敏捷,语言生动,充满幽默,洞察秋毫。
苏格拉底的谈话方法,也被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就是引导人们去不断思索。他总是装出自己什么也不懂的样子,引起别人提出问题,然后他不断地反问请教,启发对方去怀疑自己的前提,发现真理。他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充当“智慧的助产士”。
在辩论中,他常常走到讲话人的前面,不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还是什么人,问他究竟是否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
一次,一个著名的*家在演说。演说的内容是如何爱国,讲到最后,那人却滔滔不绝地大谈勇气,大谈为国献身的光荣。这时苏格拉底走上前去问他:“这位先生,请原谅我打断您的讲话。请问,您说的勇气,究竟是指什么呢?”
“勇气就是要在危急的时刻坚守岗位。”那人简短地回答。
“但是正确的战略要求你撤退呢?”苏格拉底又问道。
“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应该再坚守岗位了。”
“这么说,勇气既不是坚守岗位,又不是撤退了?那么,您说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演说家皱眉头了:“你赢了。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
“我也不清楚,”苏格拉底说,“不过,我觉得勇气是去做合理的事情,不管是否危险。”
“这话说得不错。”人群中有人喊道。
苏格拉底继续说:“勇气就是在危险的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镇定而沉着。从这一意义来说,它的反面就是感情的过度冲动,以至失去理智。”
苏格拉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元前406年,他六十二岁,在雅典的最高行政机构五百人院任职。这一年,雅典正在与斯巴达进行战争。雅典海军在一次海战中击败斯巴达海军而获大胜,但由于突然来了暴风雨,指挥官把打捞阵亡将士的工作给耽搁了。这引起死者家属的不满。这时,反对派趁机攻击当政的十位将军,法庭表决的结果,十位将军因玩忽职守罪被判死刑。苏格拉底独自一人反对众人的意见。他认为,不管他们是否有罪,把个别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审判是不公正的。因此,他决定不参与表决。
苏格拉底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不惜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学生们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个最和蔼可亲的人。但在那些保守派眼中,他是一个危险分子。他的执着、正直得罪了不少人,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一位悲剧作家状告苏格拉底。他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认为苏格拉底从不敬神,而且还向年轻人宣扬他那离经叛道的主张。”
苏格拉底拒绝认罪,他在法庭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诸位先生,你们谁都清楚,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法庭不仅不应该审判我,而且应该赐给我荣誉,让我到卫城的圆顶餐厅上免费就餐。”
陪审团认为苏格拉底太顽固,竟敢蔑视法庭,决定判处他死刑。
他的学生们到监狱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他逃走。苏格拉底却说:“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
最后的时刻到了,他的学生围拢过来,心情沉重地看着即将死去的老师。在太阳落山之前,苏格拉底叫人拿来一杯毒药。当狱卒带着毒药进来后,他以平静的语调对他说:“你应该知道怎样做,来吧,告诉我怎么做。”
狱卒答道:“你喝下这杯毒药,然后站起来散散步。等你感觉到脚发沉时再躺下,麻木感就会传到心脏。”
苏格拉底从容不迫地照着他的话做了。最后躺在床上他想起了一件事,急忙拉下了盖在脸上的布说:“克里托,我欠了阿斯克里皮乌斯一只鸡。记住,一定要替我还他一只鸡。”
克里托与阿斯克里皮乌斯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关照完这件事,便安详地闭上眼睛,又盖上蒙脸布。一代哲学大师便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