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的论语十则的原文是什么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8 01:3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8:26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fQJOuKBMFeAuMlmNUvUel6Mr8l0jHpLbhOaZjaF4jPUQtAiV6q0xFGZ7SvGNVj4Y4WfUAOCtd8KT_9XrBgCdW_aoT2mLpc8YyuPf_zlPS
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遇事都能)以和谐为贵。古代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也在于此,无论大事小事都按这个原则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一定的制度规矩)来加以制约,也是不可行的。”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领导,治理。
政:政令,法律。
齐:规范,统治。
免:避免、躲避。
格:纠正,引申为归服,归化。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领导百姓,使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会求得暂时的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他们,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一: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译二: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仪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音乐吗?”
4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知道命运,就无法成为君子;不知晓礼,就无法立身处事;不懂得分析别人的言语,就无法了解别人。”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行为都符合礼。
复:恢复,归于。
礼:这里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完善的。
为仁由己:要做到仁全靠自己。由:靠,凭。
【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6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知:通“智”,聪明,智慧。
达:通,明白。
举:提拔。
错:通“措”,安置。
诸:之于。
枉:弯曲,不正。
樊迟问仁的概念。孔子说:“爱人。”问智的概念。孔子说:“理解人。”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解释说:“选用正直的人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pi4,可谓仁之方也已。”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用自身做比喻。即 推己及人,为别人设想。譬:比喻。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你自己想有所树立,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凡事都就近以自己做比,然后推己及人,这便是实行仁德的方法。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厚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爱运动,仁厚的人爱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厚的人长寿。
以水的性情喻聪明人,聪明人喜爱水,因为运动和快乐是水的性格,也是聪明人的特点。水总是在流动变化的,不管碰到什么障碍都不当一回事。用山的本性比喻仁厚的人。仁者爱山,他本身就有山的品格,厚重稳固,安定深沉。俗话说“安如泰山”*到家,德行深厚,不管碰到什么风风雨雨都能处变不惊,给人靠得住的安全感,自然也就稳重长寿啦。
1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没有为乞求苟全生命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仁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8:2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