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6 15: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4:59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汉朝:
西汉初同秦制,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奉常为太常,更名典客为大行令,廷尉更名为大理,景帝后元年(公元前143年)更名治粟内史为大农令,此时九卿指太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大理、大行令、大农令、少府。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郎中令为光禄勋,更名大行令为大鸿胪,复名大理为廷尉,更名大农令为大司农,此时九卿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大鸿胪、大司农、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更名宗正为宗伯,此时九卿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宗伯、太仆、廷尉、大鸿胪、大司农、少府。王莽改制后,以中二千石为卿。即以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羲和(大司农)、作士(廷尉)、秩宗(太常)、典乐(大鸿胪)、共工(少府)、予虞(水衡都尉)为九卿,分属于三公。说明:宗伯并入秩宗,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属于六监之列(司中、太御、太卫、奋武、军正、大赘)。东汉东汉九卿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卿分属三司